别把“带瘤生存”看成末日来临

2024年08月01日 已有 人阅读 病友分享 我想学蜂疗



 

今年初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指出中国人每分钟有6人确诊患癌。就在不久前,李开复不幸罹患淋巴瘤的消息又再一次绷紧了大家的“抗癌神经”。
 
为什么肿瘤高发会导致人们谈癌色变?
 
“大家之所以害怕癌症,并非是因为癌症高发,而是因为癌症患者觉得出现了威胁自己生存的疾病。大家觉得得了癌症,离死期就不远了,‘带瘤’意味着等死,这才是人们恐惧的根源。其 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杭州市肿瘤医院院长吴式琇说。
 
瘤子不灭,性命不保?
 
电视剧《心术》里,霍思邈经历了不少关于“带瘤生存”的质疑。霍思邈同学的小舅子被检查出脑袋里有一个良性肿瘤,患者多次被医生告知无须动手术,因为这个“肿瘤是娘胎里就有的,不会变化,不危及生命,甚至不影响生活”,可是同学的小舅子非常想动手术,担惊受怕最后才被劝服。而霍思邈女友的妈妈的脑瘤虽然是良性的,却幸好被及早摘除,避免发生了将来因神经压迫造成双目失明的后果。
 
电视剧中的情节不免多了一些戏剧化。在临床中,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带瘤生存”的问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癌症治疗还是遵循“经验医学”,治疗方案也是千奇百怪,但往往受限于某个专家的独立想法,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渐渐地,“循证医学”发展,使得经过大型研究机构众多样本调查得出的治疗方案比以往更为精确,也给一线医生提供了更切实的参考指南。可是,在这一段漫长的探索时间里,治疗恶性肿瘤的主导思想被打上了“瘤子不灭,性命不保”的烙印。
 
“经过多年的实践,医学界已经认识到,肿瘤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机体出了问题。肿瘤在癌症病人体内发生、发展,经过治疗,但也不一定能停止生长。我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的肿瘤患者多半已经是中晚期,癌细胞已经出现了转移和扩散,所以,手术是没办法切除干净的。对此,我们通过选择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让肿瘤细胞在体内和正常组织细胞和平相处。只要把握平衡,就能实现带瘤生存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目前临床治愈的标准。”吴式琇说,如果有一天,肿瘤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虽然无法根治,但是能够通过治疗控制病情,相信大家会把“带瘤生存”看做是感冒一般,不再如此恐慌。
 
带瘤生存不代表牺牲生活品质
 
所谓的“带瘤生存”是指患者经过全身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后,常见的癌症症状(如出血、癌痛、咳嗽、吞咽困难等)消失,肿瘤缩小,癌细胞不再增殖和扩散,病情长期稳定并趋于好转,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可独立工作和生活;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抗肿瘤治疗将肿瘤负荷降低到较低的水平,再通过免疫重建,将机体免疫保护功能与残存肿瘤达到一种平衡,使癌细胞长期“静止”、“休眠”,患者处于临床治愈的健康状态。
 
“带瘤生存不是听之任之,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模式,这也是近几年从‘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个体医学’的核心。”吴式琇说。
 
据了解,手术、放疗、化疗是目前肿瘤传统的三大治疗手段。肿瘤治疗中,有49%的患者会采用手术治疗手段,有40%的患者会主要采用放疗技术,有11%的患者会以化疗为主要手段,当然将三种治疗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能够发挥更大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还有生物免疫治疗、中药治疗等诸多辅助治疗的手段。
 
“手术、放疗只能清除局部的肿瘤,体内潜伏的癌细胞还会扩散、转移;化疗虽然是全身性治疗,针对全身各处的肿瘤病灶,有助于治疗和预防扩散、转移,但仍存在肿瘤‘耐药’问题,复发也很常见。”吴式琇强调,如果仅以一味地杀灭癌细胞为目的,常会造成患者无法耐受放化疗反应、免疫力下降,酿成“病未愈,人先亡”的悲剧。所以,现在的医生会为患者制订综合的治疗方案,以‘最好的疗效、最低的损害’为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医院刚引进的一台世界最先进的AXESSE加速器。患者在治疗中明显感觉比以前轻松了。过去,我们做放疗,尤其是肺部等器官,需要用沙袋固定,因为人一呼吸,器官会有移动,很难控制治疗范围;现在,医学发展,患者治疗的时候,设备可以自动追踪患者的器官移动轨迹,也不用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吴式琇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生经验的不断丰富和人们健康知识的提高,很多肿瘤已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比如早期手术治愈率可达90%,中期亦也达50%。很多晚期病人通过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抑制了肿瘤发展,减轻痛苦,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有效地延长了生命。
 
专家强调,带瘤生存不代表牺牲生活品质,更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患者的良好心态是“带瘤生存”的重要条件。

温馨提示

本网为您专业提供自然疗法“蜂疗”对各种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在此提醒广大网友,蜂疗是有一定风险,请务必在专业蜂疗人士的指导下接受蜂疗。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39蜂疗网 ( 编辑:王欣)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

有问必答

已解决问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  世界中联蜂疗专业委员会   |  阳光蜂慧   |  癌症救助网   |  世界蜂疗大会   |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京ICP备08101493号-7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479号
Copyright © 2013-现在 39蜂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