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镇痛周—抗痛与抗癌一样重要
从2004年开始,国际疼痛学会将每年10月第三周列为“世界疼痛周”,籍此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慢性疼痛疾病属性的认识,并普及疼痛疗法的相关知识,从而让更多的慢性疼痛患者,尤其是癌痛患者得到相应的治疗。
什么是疼痛?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它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而癌痛则是其中种类最多、类型最全、机制最复杂的一种,也是医生、患者、家属最容易忽视的临床常见问题。
评价疼痛程度的分级法
在患者看来,疼痛是种感觉,有的人说疼起来像针扎一样,有的人说像撕扯样疼痛,有的则说是跳着疼、绞着疼等。每个人对疼痛的描述和感觉都不一样。
因此,来疼痛科看病时,医生会拿出一张有6种不同面部表情的脸谱图。这是为疼痛分级的视觉模拟脸,从无痛到剧痛之间划了一条长线,分别以微笑、面无表情、五官抽搐、哭脸等表示,之后患者在线上最能反应自己疼痛程度的脸谱上做个记号。
一般来说,0是无痛(笑脸),1-3轻度疼痛(面无表情),就是有疼痛但可以忍,比如头发拉扯、掰手腕等。4-6度是中度疼痛(五官抽搐呈痛苦样),疼痛不能忍受需要服用止痛药。睡眠受干扰,比如扭伤、偏头痛等。最后是7-10度是重度疼痛(哭脸),疼痛不能忍受,需用止痛药,睡眠受严重干扰,比如三叉神经痛、癌痛等。
大家也可以通过是否睡觉受影响来判断,如果因疼痛无法入睡。这时的疼痛是需要服用止痛药物的。
癌“痛”也是病,光忍可不行
调查显示,初诊的癌症患者中,疼痛发生率为25%,晚期的癌症患者中疼痛发生率则升至60%-80%,其中1/3为重度疼痛患者。在中国,估计有一半的癌症患者疼痛未得到有效控制,有30%的患者临终前的严重疼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癌痛会随着肿瘤的进展疼痛加重、多变,并出现多部位的疼痛。值得一提的是, 根据2007年的一项国外临床研究,在治愈后肿瘤患者中,癌痛发生率也达到了33%。癌痛发生的原因60%由肿瘤因素引起的相关骨软组织、神经、内脏等部位的疼痛,由化放疗等治疗因素所引起的疼痛占20%左右。
“许多癌症末期的病人,经常因身体疼痛而失去求生的斗志,如何控制疼痛已经成为癌症治疗重要的一环,甚至是癌症末期病人追求生命最后尊严的唯一要求。”全国疼痛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日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说,“很多癌症病人抱着这样一种传统观点,即只要癌症好转,疼痛就会自动消失,因此对癌痛的治疗并不是治疗中的优先选项,能忍则忍,能扛则扛,到扛不住了就直接使用吗啡等强阿片类药物,而在那个阶段往往已经是临终前的严重疼痛阶段。”
据樊教授介绍,对癌痛的治疗应该与标准抗肿瘤治疗同步展开,一般第一阶段会采用非侵入式治疗,如止痛药物、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第二阶段采用非破坏性侵入治疗,如神经阻滞、鞘内药物输注等。
植入式镇痛泵,不用天天跑医院
据樊教授介绍,在各种癌痛疗法中,最有效、最核心的是微创介入疗法。如癌症患者发生肿瘤转移后,全身很多地方都有病灶,疼痛的性质、强度等各有不同,且口服药物有很多副作用,此时就可用靶向药物输注,俗称“植入式镇痛泵”技术是根据患者疼痛的程度编制给药程序,将少量吗啡等止疼药物直接送达疼痛的靶心,即可有效控制疼痛。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植入式镇痛泵就在临床使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同等疗效下,这种疗法所使用的药量只需口服药量的1/300,当然也极大地降低了使用吗啡等止痛药物的副作用。
“简单地说,植入式镇痛泵就是把人体最需要的药物(或治疗措施)用最简捷的方法应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樊教授这样归纳道,且该技术在国内使用的技术也已经非常成熟,病人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而且该系统是植入体内的,病患不需要经常到医院,可以回归正常人的生活,可以有尊严的面对生命。
疼痛控制,改善生活质量
201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由美国麻省总医院肿瘤中心实施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将新诊断的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抗肿瘤治疗联合以镇痛为目的的早期姑息治疗,另一组只接受单纯抗肿瘤治疗。主要观察目标为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生活质量,其他指标包括生存期及心理状态等。结果表明,以镇痛为首要和主要目的的姑息治疗组患者,不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单纯抗肿瘤组,患者中出现抑郁症状的比例也明显降低,而且平均生存时间也明显延长。同时,该研究证实恶性疼痛不仅会造成患者感官上的痛苦,还会使患者各个系统都发生紊乱,因此在治疗肿瘤的同时积极镇痛,可以增进肿瘤治疗的疗效。
2007年,疼痛科在中国成为一级诊疗科,自那以来疼痛治疗在我国作为一门专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全国顶尖的疼痛专家,樊教授呼吁业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疼痛尤其是癌痛治疗的规范化,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为肿瘤患者做定期、全面、动态评估的疼痛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状态、心理等因素制定剂量个体化止痛方案。使患者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持续努力彻底改变中国病人普遍的忍痛抗痛的理念,更加积极地应对疼痛这种疾病,”樊教授总结道。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搜狐健康 ( 编辑:莫薇)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