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了解蜂疗 > 蜂疗百科 >

研究发现结直肠癌中的一个关键因子

2024年06月17日 已有 人阅读 病友分享 我想学蜂疗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又称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中国每年新增结直肠癌患者40万,死亡率为7.35/10万。
 
《免疫》(Immunity)杂志上发表称,来自浙江大学、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在人类结直肠癌中γδT17细胞促进了髓样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积聚和扩增。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黄建(Jian Huang)教授和路易斯维尔大学的严俊(Jun Ya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黄建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疾病、甲状腺病、胃肠恶性肿瘤、转移性肿瘤等早期诊断、外科治疗及术后综合治疗选择等。严俊教授则主要从事肿瘤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
 
炎症是恶性肿瘤的七大特征之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的促炎症因子,如IL-6、IL-1β、TNF-α和IL-8可诱发炎症,趋化炎症细胞(如T细胞核肿瘤浸润巨噬细胞等)分泌细胞因子刺激肿瘤增殖,诱导免疫耐受,并分泌VE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参与肿瘤血管生成。
 
IL-17是一种新发现的促炎症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CD4+ T辅助细胞,即Th17细胞产生,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CD8+ T细胞也可少量分泌。IL-17阳性细胞在炎症相关肿瘤,如胃癌、肝细胞肝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中均高表达。然而目前,关于结直肠癌中IL-17的细胞来源、IL-17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IL-1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证实先天γδT (γδT17)细胞是人类结直肠癌中IL-17的主要细胞来源。瘤性上皮屏障破坏导致生成的微生物产物与人类肿瘤中的炎症性树突状细胞(inf-DC)积聚及γδT17细胞极化相关。他们证实,肿瘤中活化的inf-DCs诱导了γδT17细胞分泌IL-8、TNF-α和GM-CSF,同时有免疫抑制PMN-MDSC积聚。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γδT17细胞浸润与肿瘤分期和其他的一些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新研究揭示出了人类结直肠癌中的一条inf-DC-γδT17-PMN-MDSC调控轴,证实其将MDSC介导的免疫抑制与肿瘤引发的炎症关联到一起。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了,γδT17细胞可能是人类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一个关键作用因子,其具有治疗及预后诊断应用潜力。
 

温馨提示

本网为您专业提供自然疗法“蜂疗”对各种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在此提醒广大网友,蜂疗是有一定风险,请务必在专业蜂疗人士的指导下接受蜂疗。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未知 ( 编辑:匿名)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

有问必答

已解决问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  世界中联蜂疗专业委员会   |  阳光蜂慧   |  癌症救助网   |  世界蜂疗大会   |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京ICP备08101493号-7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479号
Copyright © 2013-现在 39蜂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