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发热的中医病因病机
通过分析探讨肿瘤感染即肿瘤发热的中医病因病机基础、证候特征及临床治疗的机理分析探讨和中西医结合相互印证,从而得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是治疗肿瘤合并重度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感染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重要死因,Inagaki等在1974年指出,感染占恶性肿瘤患者死因的第一位。这与肿瘤患者存在的易感因素有关,易感因素包括:细胞和体液免疫缺陷;粒细胞减少;由肿瘤相关梗阻所致的自然通道阻塞;机体解剖屏障防御功能的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脾功能低下及医源性因素等。
1、肿瘤发热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积聚”属肿瘤范畴,情志抑郁、饮食损伤、邪毒内侵及它病转归为主要病因,病机主要是气滞、血瘀、痰结及正气亏虚。其中,聚证以气滞为主要病变,积证则以血瘀为主要病变,邪毒凝聚也是导致积证的一个重要原因。积证的特点代表大多肿瘤疾病的发病特点。肿瘤发热属“内伤发热”,由情志不舒、饮食失调、劳倦过度、久病伤正等引起,主要病机气滞、血瘀、湿停,郁结壅遏化热;以及气血阴阳亏虚,阴阳失衡发热两大病机。肿瘤合并外感发热:是肿瘤患者在易感因素情况下,外感六淫、感受疫毒多由皮毛或口鼻而入,先滞络脉,由表而里,传至脏腑或循卫气营血,充斥体内,正气与之相搏,正邪交争而引起发热。《金匮翼·积聚统论》:“积聚之病,非独痰、食、气、血,即风寒外感,亦能成之。然痰、食、气、血,非得风寒,未必成积,风寒之邪,不遇痰、食、气、血,亦未必成积。”说明外感可以导致积证,外感也可以加重积聚。因此,无论是肿瘤自身还是合并外感发热,血瘀和邪毒是肿瘤发热的主要致病病因,其病机变化都主要围绕瘀血阻滞和邪毒凝聚两大因素。
2、血瘀和邪毒发热的机制
正虚于内,瘀血和邪毒郁结壅遏化热是其主要病机。然而《医门法律·虚劳论》说:“血痹则新血不生,并素有之血,亦瘀积不行,血瘀则失荣,荣虚则发热”瘀血日久,新血不生,阴血不足,无以敛阳也同时可以引起荣虚发热,说明本病病机复杂,可以是一种病因也可以由多病因同时致病;病机转化则往往由实转虚,由轻转重。其中瘀血、邪毒病久,损及气、血、阴、阳,分别见气血阴阳虚弱而成为虚实兼夹之证。发热是癌瘤的主症之一,癌热一般属于里热证为多。由于病情发展变化的阶段的不同,以及患者的体质情况的差异,正虚邪盛,邪毒内传,常常出现热病入营,病机转化常常出现变证,即所谓逆传,发生神昏、出血、脱证等,来势凶险,预后较差,是临床肿瘤合并重度感染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原因。田氏等完成的凉营透热法治疗温病营分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课题,提出急性热病营分证实质与血液粘度、内毒素血症及免疫功能失调有关。由此也证实,癌热重症的三大因素“毒、瘀、虚”。
3、肿瘤发热的症候特点
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临床多表现为低热,亦有少数患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合并外感时可表现为高热。重者出现热病入营,表现为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红绛。伴体内结块,或胀或痛,青紫瘀斑,饮食减少,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或晦暗,形体消瘦,肌肤甲错,甚至神昏、出血等。
4、临床诊断治疗观察
临床并发感染最常见的是肺炎、败血症和腹膜炎。治疗给予抗感染联合用药,高能量高蛋白及免疫制剂,输注新鲜血液和消毒隔离保护。重度感染体质虚弱的肿瘤患者预后差,常常合并有DIC、出血、昏迷,导致循环呼吸衰竭死亡。
发热是癌瘤的主症之一,癌热一般属于里热证为多,如属气阴两虚者多用人参白虎汤或竹叶石膏汤,热邪郁肺用麻杏石甘汤合五味消毒饮,热结肺脏成痈用麦门冬汤或葶苈大枣泻肺汤,邪热内陷与胸膈痰水交结成“结胸热实”,用大陷胸汤或大陷胸丸,热毒燥结胃肠用大小承气汤或大柴胡汤,湿热郁蒸肝胆用茵陈蒿汤合五味消毒饮,热毒瘀结大肠成痈用大黄牡丹汤或白头翁汤,一般癌热用小柴胡汤。癌热热入营血,出现气血两燔,身热不退,面色晦暗,指甲及皮肤粗糙无光泽,舌质瘀暗,或瘀点瘀斑,甚至神昏、出血。当在扶正培本、静脉高营养同时,配以凉血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未知 ( 编辑:匿名)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1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