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中医病因学说
病因,又称致病因素,就是引起疾病的原因。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各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之间,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当这种动态平衡因某种原因而遭到破坏,又不能自行调节得以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一切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病因。中医学中的病因主要包括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痰饮、瘀血、结石、寄生虫、中毒、药邪、医过以及胎传等。
病因学说是研究病因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病因学说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其认识方法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问诊求因”,即通过询问发病的经过及相关情况,以推断其病因,如感受自然界的风寒暑湿,强烈的精神刺激,饮食不节,跌仆金刃,虫兽伤等,这些都是可见、可感知的病因,可通过问诊而得知。二是“取象比类”认识病因,它把疾病的症状、体征广泛地与自然界某些事物现象进行联系比较,并加以概括,以此来认识各种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例如把游走不定、变化多端、动摇不定的临床表现比作风;把黏滞、重浊、趋下的临床表现比作湿等等。三是“辨证求因”,这是中医认识病因的特有方法和主要手段。一切疾病的发生,都是某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由于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不同,机体对致病因素的反应各异,因而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也各不相同。因此,根据疾病所反映出来的临床表现,通过分析其症状和体征来推求病因,从而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即“辨证求因”,进而“审因论治”。如根据患者出现身体某部刺痛、舌有紫斑等,就可判断为瘀血致病;如出现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厌食、呕吐、腹泻等,就可判断为食积所伤。据此分别采用活血化瘀、消食化滞来去除病因,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医对肿瘤内因和外因的详细解释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原因和结果可发生变化。在某一阶段是结果的东西——病理产物,在另一阶段则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例如,水湿、痰饮、瘀血、结石是各种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但这种病理产物停留体内,又可成为新的病因,导致其他病证的发生。
在病因与非病因之间具有相对性。如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在正常情况下是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本是人体的正常情志反映,它们并不会导致人体发病,因而不属于病因。然而,在异常情况下,如四时六气非其时而有其气,或太过与不及,就会成为致病因素,使人患病。七情、饮食、劳逸等因素均与此相同。
病因的分类,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历代医家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内经》把复杂的病因分为阴阳两类。《素问·调经论》说:“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把病因按其传变概括为三个途径,即:“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人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宋代陈无择在张仲景分类的基础上,把病因与发病途径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了“三因学说”。他说“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人,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阴阳违逆,及至虎狼毒虫。”即六淫侵袭为外因,七情所伤为内因,这种把致病因素和发病途径结合起来的分类方法,较之以往更加合理,对后世影响较大,故多为后人所沿用。所以将病因分为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以及其他病因四大类。
随着近些年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这就说明外因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中医认为六淫是导致疾病的外因,根据现在的环境情况,我认为引发癌症的很多原因是“毒”,只有现代社会出现的那些环境杀手带来的种种毒素才会给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中的人类和各种动植物带来非常大的灾难。从人们人口的食物到人们身上穿的、住的、呼吸的、运动中所接触的,没有一处地方可以让人放心的衣食住行。
国家已经开始大力治理环境问题。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一些远离污染的地方建立了一个个的生态园,专门用来调理身体和种植无污染的中草药和无污染粮食蔬菜,那些被种植在深山之中野生或者仿野生的中草药被用于治疗肿瘤等人类公敌的疾病,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们在用野生或者仿野生的中草药结合现代治疗手段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比如“中医瘤体靶向免疫治疗体系”,在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已经得到公众认可。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未知 ( 编辑:匿名)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