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了解蜂疗 > 蜂疗百科 >

曾伟案例分享:胃癌的蜂针疗法

2024年06月05日 已有 人阅读 病友分享 我想学蜂疗




 
【39蜂疗网 】记者讯 本篇文章来自曾伟老师的案例分享转载。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占第二位。男性多于女性,我国胃癌多发于40岁左右成年人,65~75岁为高峰期。
 
 
胃癌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医学界认为食物被真菌污染或含有过量硝酸盐前体,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家族的遗传因素,吸烟,过度饮酒,吃过酸及烟熏的食物,进食快,饥饱无规律,摄入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量少等,都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因素。 
 
 



 
胃癌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两类,早期胃癌是癌组织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进展期的胃癌是指癌组织已超过黏膜下层。 
 
胃癌95%为腺癌,通常按恶性度由低到高分为: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黏液细胞癌),5%为腺鳞癌、鳞癌、类癌未分化癌等类型。 
 
 
早期患有胃癌的人,一般无任何不良症状和明显的反应。等病情加重时,才会出现上腹不适、食欲不振、伴有呕吐、反酸、腹胀、厌食油腻、逐渐消瘦、乏力等状。这些症状有时被认为胃寒、胃热或胃溃疡等病症,而疏忽了及时的检查和医治。胃部原有萎缩性胃炎的或小弯溃疡的患者,近期突然胃痛无规律,暖气反酸,经医治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呕血、黑便、进行性贫血、胸背疼痛、体重下降、发热、肝肿大、上腹部触及肿块。
较早出现呕吐,癌肿多于幽门部位;早期出现吞咽困难,癌肿多位于贲门部。
胃癌可直接转移到肝、胰、大网膜、食道及胆管,左锁骨上淋巴结也常有转移。晚期的胃癌患者可通过血液转移到肝、肺、骨髓和卵巢,有时可转移脑部。胃癌一但发现肝转移,说明已有多处器官受累和转移,胃近位区域淋巴结有转移者,极难治愈。这也是胃癌恶性肿瘤治愈率不高的根本因素。 
 
 



 
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出现病症不进行医治的,90%以上一年内死亡,80%的胃癌患者在诊断时已有淋巴受累,40%的患者已扩散到腹腔,30%已有肝或肺的转移,也有及早转移食管和其它器官的。胃癌患者的生存在5年期有20%。
 
 
胃癌诊断后,尤其是早期病变,如果是早期胃癌没有淋巴转移的,不论什么位置,黏膜内或侵及黏膜,手术后,无需放、化疗治疗,可通过新兴独特的中医疗法——蜂毒疗法来抑制残存癌细胞。 
 
 
 
蜂毒疗法无毒无副作用,增强人的抗体,提高免疫机能,增高白细胞,又能通过血道和淋巴道直接吞噬手术时肉眼看不到的癌细胞,防止癌细胞的转移、增生、再生殖,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的目的。如有淋巴结多处转移的患者,手术后进行放、化疗治疗,蜂毒疗法在化疗期可以减轻患者不适症状,使白血球不下降,而且有的还升高,这样就提高了化疗药物的疗效。 
 
 
 
大剂量的蜂毒可以直接吞噬癌细胞,缩小肿瘤体,减缓癌细胞的迅速增殖,还可以阻断癌细胞在淋巴道和血管道的转移。通过医院各项的检查结果明确患者癌变的位置和癌的类型,来确定病灶区域及主要的阿是穴。 
 
要想有效地抑制胃癌的病变和防止早期转移,医务工作人员和蜂疗者必须清楚了解各部位的淋巴结和相连各部的脏腑。尤其是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根据示意图查出准确的淋巴转移位置,确定蜂疗的蛰刺穴位,和前、后、上、下控制穴位,这样对抑制淋巴结转移是很有效的。经医院CT报告:“胃左淋巴结肿大”。有的患者报告:“幽门上淋巴结肿大”。对于转移位的部位明确后,采用大剂量的蜂毒来蛰刺,或采用挂蜂疗法,增加蜂毒量,这样才能抑制淋巴结的转移和控制发展,从而达到有效的抑制胃癌功效。 
  




 
 
胃癌的蜂疗医治:
 
 
当患者确诊为胃癌时,首先要鼓足治癌的勇气,学习战胜癌症勇士们的精神,消除心理压力或恐惧感,要以必胜信心,去战胜病魔。 
 
蜂疗蛰刺时必须试蜂针,每日用蜂量要逐步增加,一周后应该每日坚持在60~80只左右,如果患者承受能力差,耐痛性差,可以每日分两次,每次30~40只。1~2个月内要求每周蛰刺5天,休息2天,2个月后可控制病情,也可采用隔日一次,但不能停止和中断蜂疗时间过长。蜂疗的同时配合服用中药及外敷蜂毒蜡疗,从而增加疗效。
 

 
胃癌蜂疗蛰刺的穴位是:膻中、期门、日月、腹哀、乳根、鸠尾(根)、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内关、外关、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等。

 





 
联系我们: 第二届世界蜂疗大会组委会
吴老师 138-1126-3153(微信同号)
宋老师 152-1078-2736(微信同号)
卓老师 152-0107-3223(微信同号)
 
论文投稿邮箱:120@39fengliao.com
网址: www.39fengliao.com   www.39fengliao.org
 

39蜂疗网是中国蜂疗行业权威门户网,面向蜂疗专家、蜂疗医院、蜂疗从业者及蜂疗爱好者,提供传统中医学、针灸学、蜜蜂学、蜂疗学研究、技术、保健等领域的互联网线上线下服务。肩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蜂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的国家级两大医疗学会秘书处工作”和蜂疗人才培养重任!

 


温馨提示

本网为您专业提供自然疗法“蜂疗”对各种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在此提醒广大网友,蜂疗是有一定风险,请务必在专业蜂疗人士的指导下接受蜂疗。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未知 ( 编辑:吴军)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

有问必答

已解决问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  世界中联蜂疗专业委员会   |  阳光蜂慧   |  癌症救助网   |  世界蜂疗大会   |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京ICP备08101493号-7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479号
Copyright © 2013-现在 39蜂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