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伟案例分享:乳腺癌的蜂针疗法
【39蜂疗网 】记者讯 本篇文章来自曾伟老师的案例分享转载。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
乳腺癌多以40~59岁为本病的高发年龄,60岁以上的逐渐减少,20岁以上的年轻患者在逐步增加。男性乳腺癌比较少见,比例为100:1。乳腺癌按病理分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非浸润性癌指癌瘤局限在导管或腺泡内,未突破基底膜,有小叶原位癌,导管内癌之分。浸润性癌,包括小叶癌早期浸润,导管早期浸润等类型。根据临床特征属于中医“乳岩”、“乳癌”、“妒乳”、“乳石痈”等病症范畴。
目前对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仍不清楚,下列因素可能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独身,晚婚,初产年龄过大,家族因素,乳腺的良性疾病有时也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3岁,初产年龄大于35岁的妇女乳腺癌发病机率相应要高。乳腺增生和乳腺癌均与内分泌紊乱有密切关系,乳腺癌的发病率与女性特有的生理情况关系密切,与卵巢功能、雌激素水平及高脂肪饮食等因素有关。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达,妇女独身,晚婚,少生,不生或产后不哺乳现象越来越多,所以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妇女患乳腺癌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在美国乳腺癌已是妇女患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
乳腺癌的自然病程较长,应坚持长期的乳腺检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乳腺癌直接向周围扩散,皮肤表现是肿瘤乳腺内侵犯;乳房皮肤直接侵犯,乳房内淋巴管和血管共同侵犯的结果。阻塞淋巴管,引起乳房皮肤的凹陷,淋巴水肿,乳房刺痛或隐痛,乳头“桂皮样”改变。乳头或乳晕表皮有湿疹或溃疡常为湿疹样癌;乳头溢出血性乳液常为导管内癌,乳房显著肿大红肿,变化较快为炎性乳癌,也较容易误诊为乳腺炎,但消炎医治无效。乳房扁小、乳头位置抬高,常为硬癌。乳腺癌晚期转移,可见两侧乳房不对称,锁骨上,腋窝淋巴结肿大,上肢水肿,四肢胸腹疼痛,上腹包块,贫血,消瘦等症状。还可向深部侵犯胸部胸肌肋骨。还可由淋巴道和血行扩散,血行转移到骨,肺,肝,脑等。
乳腺癌在临床上大体分为四个阶段期:
一期:肿瘤限于乳腺内,直径<3cm,与皮肤,胸肌,胸壁无粘连,无淋巴转移。
二期:肿瘤直径<5cm,活动有皮肤粘连,粘连面积大于肿瘤直径与胸壁,胸肌无粘连,同侧腋窝有1-2个活动的淋巴结,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
三期:乳腺内侧淋巴结有转移,局部皮肤已有溃烂,皮肤桔皮样变,局部皮肤粘连>5 cm,肿瘤与胸肌粘连,或同侧锁骨上、下及腋窝可触及活动的肿大淋巴结。
四期:肿瘤已扩散到整个乳房及其周围组织,皮肤出现卫星结节,对侧腋窝淋巴结或乳房受累,或有肺、胸膜,肋骨等扩散转移。
乳腺癌在中医学认为病因由外感六淫毒邪,内伤正气饮食不洁,过食肥甘,蕴结脾胃,也有的为情志不畅,肝郁气滞,久郁化火,气滞血瘀,内分泌失调(冲任失调),肝肾阳虚,相火亢盛,刺激乳房而致癌变。
首先要了解乳房体的位置和结构,乳房体在胸前2-6肋间,乳头属厥阴肝经,乳房属阳明胃经,冲任脉系示于肾。
对1-2期乳腺癌患者,术后采用蜂毒疗法,可以将术后肉眼看不到的残存癌细胞,在体内淋巴道和血行中吞噬癌细胞,以达到抑制癌细胞,防止转移和扩散的目的,并提高人体的免疫抗体,提高血细胞的正常生殖。如果病变到3~4期时,不宜手术,不适宜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除选适合有效的中药外,采用蜂毒疗法,是最有效的疗法。蜂毒可在淋巴道和血液中直接杀死癌细胞,调整内分泌紊乱,可以抑制肿瘤的扩散和肿胀,采用大蜂量可使肿瘤缩小,和逐步的消失。
乳腺癌采用口服中药、外蜇蜂疗、外敷蜂毒蜡疗相互配合,综合治疗,是非常有效的。颈、乳、腋淋巴示意图,是最好的参照图,明确淋巴转移位置后,应在肿大的淋巴结上,直接用蜂蜇刺,并在肿大淋巴结的上、下、左、右,也用蜂蜇刺,这样可以防癌细胞的继续扩散转移。对治愈和抑制乳腺癌的成功与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乳腺癌在蜂疗试针后采用每天增针法3-4-6-8-10-12进针法。应选穴位3~6个,每穴用蜂3~5只或更多。
乳腺癌蜂疗蜇刺穴位是:肩井、俞府、库房、紫宫、气户、屋翳、膻中、乳根、乳中、玉堂、中庭、鸠尾、曲池、气海、关元、冲门、水道、归来、天宗、肩贞、膈俞、膈关、少泽、命门、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
联系我们: 第二届世界蜂疗大会组委会
吴老师 138-1126-3153(微信同号)
宋老师 152-1078-2736(微信同号)
卓老师 152-0107-3223(微信同号)
论文投稿邮箱:120@39fengliao.com
网址: www.39fengliao.com www.39fengliao.org
39蜂疗网是中国蜂疗行业权威门户网,面向蜂疗专家、蜂疗医院、蜂疗从业者及蜂疗爱好者,提供传统中医学、针灸学、蜜蜂学、蜂疗学研究、技术、保健等领域的互联网线上线下服务。肩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蜂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的国家级两大医疗学会秘书处工作”和蜂疗人才培养重任!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未知 ( 编辑:吴军)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