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了解蜂疗 > 蜂疗百科 >

背俞穴是经络“标本”体系中的“标”部

2024年06月05日 已有 人阅读 病友分享 我想学蜂疗

1.背俞穴是经络“标本”体系中的“标”部

经络理论中的标本是指经络体系中的部位,位于四肢末端者谓本,经气通过经络向上散发汇集到头部和躯干的部位谓标。

标本的内容,《灵枢·卫气》 :“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跗阳),表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上三寸中(交信),标在背俞与舌下两脉也。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中封)标在背俞也……。”

经络名
   本部
   标部






足太阳
跟以上五寸中(跗阳)
两络
命(目)

足少阳
窍阴之间
窗笼
(耳)之前


足阳明
厉兑
人迎

 手
 三
 阳
手太阳
外踝之后(养老)
命门(目)
之上一寸
 

手少阳
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中渚)
耳后上
角下外眦

手阳明
肘骨中(曲池)上至别阳
颜下、
合钳上

 手
 三
 阴
手太阴
寸口之中(太渊)
腋内动脉,
背三节
(肺俞)

手少阴
锐骨之后(神门)
背俞(心)

手厥阴
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内关)
腋下三寸
(天池)

 足
 三
 阴
足少阴
内踝上下三寸中(交信)
背俞(肾)
与舌下两脉


足厥阴
行间上五寸所(中封)
背俞(肝)

足太阴
中封前上四寸之中(三阴交)
背俞(脾)
与舌本
 
注:手太阴经的标部,应当有肺俞,根据从《灵枢·卫气》的记载“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可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之傍。”背三节即是肺俞。

标本理论表明了四肢的经络与躯体的联系,表明了背俞穴是手足三阴经输注的部位,所以可治疗经络和其所属脏腑的病症。

2.气街理论

标本理论说明了四肢与头部、胸部、腹部和背俞穴的关系,但并没有说明脏腑与背俞穴之间的横向联系,这种横向联系说明了脏腑与背俞穴的直接关系,而这种横向联系是通过气街理实现的。
气街理论是经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背俞穴之所以能治疗内脏病症的重要理论根据之一。“街”犹如道也,即“气街”是经气汇聚转输的道路,《灵枢·动输》:“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气街分布在头部、胸部、腹部、腹胫部,故称四街。
气街的内容:《灵枢·卫气》:“胸有气街,腹有气街,头有气街,胫有气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之左右之动脉者。”头有气街,内有脑;胸有气街,内有心肺;腹有气街,内有肝脾肾及六腑,脏腑通过气街使气血向前汇聚于胸腹部和任脉,向后输注于背腰部和督脉,正如滑伯仁所说:“脏腑腹背气相通应,通应之路当是气街。”

气街
  头
     胸
   腹

部位
止于脑
止之膺与背腧
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
止至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
3.络脉与背俞穴

气街与脏腑的联系的途径是大络脉,并通过大络脉输注于背俞穴。

络脉是由经脉分出的横行细小支脉,这些细小的络脉分布临近的组织及皮肤,并将经脉中的气血输送各组织及皮部,这些络脉网络于各经脉之间布满全身。络脉分布的中心即是穴位,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会,络脉渗灌诸节。”《素问·气血论》:“三百六十五络并注于络,传于十二经脉。”

脏腑有大络脉,在经络体系中“大络”是经脉与经脉、经脉与皮部、脏腑与脏腑、脏腑经脉的联系通道,《内经》中有胃之大络,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心肺,出于左胁下。”还有脾之大络,《灵枢·经脉》:“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可见胃之大络和脾之大络与背俞穴之间没有联系。根据文献记载脏腑皆有大络,如《灵枢·玉版》:“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而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说明五脏六腑皆有大络,并通过大络将气血传送到其它脏器和皮部。《灵枢·动输》:“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此记载进一步说明脏腑由大络和周围的经络组织相联系,向前汇集的胸腹部形成募穴,并汇聚于任脉,向后输送到背腰部形成背俞穴,并输注于督脉。

总之,经络体系中的“标本”理论确定了背俞穴与经络的纵向联系,气街理论奠定了胸腹部与背腰部、脏腑与躯体前后部的横向联系,而这种联系的渠道是脏腑的大络脉,这是背俞穴能直接治疗脏腑病主要理论根据。


联系我们: 第三届世界蜂疗大会组委会
吴老师 138-1126-3153(微信同号)
宋老师 152-1078-2736(微信同号)
卓老师 152-0107-3223(微信同号)

论文投稿邮箱:120@39fengliao.com
网址: www.39fengliao.com   www.39fengliao.org



39蜂疗网是中国蜂疗行业权威门户网,面向蜂疗专家、蜂疗医院、蜂疗从业者及蜂疗爱好者,提供传统中医学、针灸学、蜜蜂学、蜂疗学研究、技术、保健等领域的互联网线上线下服务。肩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蜂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的国家级两大医疗学会秘书处工作”和蜂疗人才培养重任!


温馨提示

本网为您专业提供自然疗法“蜂疗”对各种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在此提醒广大网友,蜂疗是有一定风险,请务必在专业蜂疗人士的指导下接受蜂疗。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未知 ( 编辑:吴军)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

有问必答

已解决问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  世界中联蜂疗专业委员会   |  阳光蜂慧   |  癌症救助网   |  世界蜂疗大会   |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京ICP备08101493号-7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479号
Copyright © 2013-现在 39蜂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