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蜜蜂囊状幼虫病详解
→ 推荐阅读
据报道,1971年我国广东也发生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囊状幼虫病,病情严重并很快蔓延至全国。
1981年Dailey报道了从泰国的印度蜜蜂(Apis cerana indica)上分离到的一株囊状幼虫病病毒毒株,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的囊状幼虫病病毒密切相关,但有其独特性。称之为囊状幼虫病病毒泰国毒株,sacbrood(Thai strain:Apis cerana)。l984年我国董秉义等人的研究证明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与西方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除形态大小相似外,二者在交互感染试验及血清学反应中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异性。
中蜂囊状幼虫病可能是由一种在生物学特性、血清学关系上与意蜂囊状幼虫病毒不同的新毒株引起的,但要证实这株新病毒,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提取的中蜂囊状幼虫病毒直径为30nm,但有许多理化持性有待于进一步确定,现暂定名为囊状幼虫病病毒中国毒株(Sacbrood,Chlnese strain:Apis cerana cerana)。
该病害在新区暴发时.传染速度极快,危害性很大,可造成30%~90%的蜂群损失。老病区病害虽已趋向平稳,但某些年份也会突然重新短暂的流行,如福建省的部分地区1990年春中蜂囊状幼虫病又局部流行,造成了约50%的蜂群损失。具体症状为:6日龄大幼虫死亡,30%死于封盖前,70%死死于封盖后,发病初期出现“花子”。接着即可在脾面上出现“尖头”,抽出后可见不明显的囊状。体色由珍珠白变黄。继而变褐、黑褐色,蜂盖的病虫房盖下陷、穿孔。虫尸干后不翘,无臭,无黏性,易消除。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39蜂疗网 ( 编辑:苍冥)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