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疗冠心病的“速效救心丸”
蜂针疗法也是中医学的—个重要支脉,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疑难病证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解决了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课题。已形成独具风格的学科体系,也成为自然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网希望有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启发,获得实用知识,让蜂针疗法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更大的奉献。
冠心病是现在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非常高。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诱发冠心病的病因在不断的增多,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下面大家来了解一下: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因负责心脏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造成了管腔狭窄,甚或堵塞,影响冠状动脉血液循环,使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他造成管腔狭窄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痉挛等,也可能发生类似的临床表现。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胸闷窒息、心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多在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时突发。持续数分钟,经休息或服用血管扩张剂后逐渐缓解。甚者可出现肢冷汗出,引起心源性休克及心衰等后果。是中老年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本病的发生除因年龄因素外,常与精神、神经、内分泌、血液、遗传等因素有关,亦受生活环境、烟酒嗜好等因素。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胸痹”、“真心痛”等范畴。主要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所致。
【诊断】 冠心病,早期(隐性冠心病)或无症状,但确有一部分患者,病情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程度,却无症状表现。临床上除了典型的心绞痛发作,一般可有以下几种症状(或临床类型)表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等。
【中医辨证】
气滞血瘀:心前区或胸骨后阵发性刺痛,痛引肩背、胸闷、气短,甚至则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脉沉细涩,或结代。
胸阳痹阻:胸闷,气短,嗜睡身倦,面色苍白,脉弦滑,或弦细。
心阳暴脱:胸中痹痛剧烈,反复发作或持续不休,引起心悸,呼吸急迫,口唇由紫转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神昏,脉微欲绝。
心脾两虚:心胸憋闷,神疲乏力,失眠、健忘,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弱或结代。
【治疗】
1.气滞血瘀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处方:太冲、期门、心俞、厥阴俞、内关、通里。
方义:太冲为肝经的原穴,期门为肝的募穴,两穴相配可疏肝理气。心俞、厥阴俞分别为心和心包的背俞穴,内关、通里为心经和心包经的络穴,四穴相配,可宁心安神,活血通络止痛。诸穴合用,可收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
2.胸阳痹阻
治则:温阳通络,豁痰止痛。
处方:足三里、丰隆、脾俞、三阴交、膻中、关元。
方义:足三里为足阳明之合穴,用之和中;丰隆为足阳明之络穴,用之化痰;脾俞为脾经之背俞穴,与足三阴交会穴三阴交合用,可健脾和血;膻中、关元可温心阳而益心肾。诸穴合用,温阳通络,豁痰通络。
3.心阳暴脱
治则:回阳救逆。
处方:人中、百会、膻中、关元、气海。
方义:用人中醒脑开窍,百会升补清阳,关元与气海合用,可培补元阳,固本益气。四穴合用,可收回阳固脱之效。
4.心脾两虚
治则:补益心脾,安神养血。
处方:内关、心俞、足三里、三阴交。
方义:内关为心经之络穴,心俞为心经之背俞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四穴合用,可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安神。
【注意事项】
1.本病必须重视精神调摄,避免过于激动或喜怒忧思无度,保持心情愉快。
2.本病治疗应谨慎,宜少刺轻刺为主。对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患者,不宜蜂针,应立即救治,或送医院治疗。对心阳暴脱等虚证,蜂针不宜。其余虚证也只应点刺或散刺,以免过强刺激,造成不良后果。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39蜂疗网 ( 编辑:杨力)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