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了解蜂疗 > 蜂针疗法 >

蜂疗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024年07月15日 已有 人阅读 病友分享 我想学蜂疗

 

蜂针疗法也是中医学的—个重要支脉,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疑难病证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解决了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课题。已形成独具风格的学科体系,也成为自然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网希望有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启发,获得实用知识,让蜂针疗法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更大的奉献。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周期性加剧的全身中小动静脉阻塞性病变,主要发于下肢,偶可见于上肢。临床特征是下肢端坏疽和慢性溃疡,伴剧烈疼痛。患者大多为青壮年男子,几乎占到患者的95%,多发生在冬季。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病机尚不十分清楚。初步认为可能与性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以及免疫等因素有关,这是发病的内因。在寒冷、潮湿、吸烟、外伤等外因的刺激下,更易于发病。病变常累及下肢,晚期可影响及上肢,脑、心、肾等内脏血管。病变主要在中、小型动脉,而且常呈节段性分布,节段间有未闭塞的管腔和内正常的管壁,界线非常清楚,静脉变化较动脉要轻。
 
病变属于非感染性的动脉全层炎症,有广泛的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病变后期,血管壁及周围组织可发生广泛的纤维化。
 
本病属于中医“脱疽”、“痹证”,的范畴,又名“脱痈”、“脱骨疽”及“十指零落”。认为本病的发病主要因于肾阴亏损、相火旺盛;情志抑郁,忧思过度;饮食不节,脾胃失调;寒冷潮湿侵袭,邪毒蕴结。气血凝滞,血脉阻塞是其主要病机。
 
【临床表现】
起病常从下肢趾端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并累及其他肢体,临床上常将本病分为三期。
第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疼痛,间歇性跛行,每走500~1000米路后,患肢小腿或足底即有胀痛或抽痛,稍停或休息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行走相当距离后,症状复出。同时见患肢麻木、发凉、酸胀、易疲劳,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第二期,营养障碍期,病情逐渐发展,间歇性跛行愈来愈明显,疼痛转为持续性,夜间疼痛更剧烈,患者常抱膝而坐,不能人睡。患肢动脉搏动消失,足部不出汗,趾甲生长缓慢,增厚变形。皮肤干燥,呈潮红、紫红或苍黄色,汗毛脱落,小腿肌肉萎缩。
 
第三期,坏死期,在上两期症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患肢趾端发黑、干瘪。坏疽,形成溃疡。如继发感染,可转为湿性溃烂,很难愈合,疼痛更剧。患者日夜抱膝抚足坐床,甚至需将下肢下垂床边,以减轻疼痛,以致肢体极度肿胀,瘀紫。根据坏疽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三级:仅限于趾部为一级;坏疽延及跖趾关节和足部属二级;坏疽延及跟、踝或腿部属三级。
 
【诊断要点】
1.根据发病年龄、病史及特殊临床表现可以考虑本病的诊断。但年龄在40岁以下的女性见有同样症状表现者,也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2.检查患者四肢动脉的搏动情况,对判断动脉闭塞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有很大意义。
 
3.怀疑本病的可能时,应作相应的物理检查。
 
4.本病应与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冻伤等病相鉴别。
 
【治疗】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疏通经络,补气养血。
 
取穴
下肢前缘部,足三里、阳陵泉、丰隆、解溪、冲阳、内庭。
下肢后外侧,委中、阳陵泉、承山、绝骨、昆仑、足临泣。
 
配穴:
气滞血瘀者,加膻中、隔俞、血海;
热毒蕴结者,加曲池、合谷、八风;
气血两虚者,加关元、太渊、血海。
 
操作: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再休息1周。属热毒内盛者,可在局部红肿灼热处用七星针刺络出血,以清泄热毒(溃烂部位忌用)
 
【注意事项】  本病可配合中药四妙勇安汤,晚期则宜采用温经散寒的中药,每日1剂,可提高疗效。对有溃疡坏死情况,宜及时采取外科治疗。要戒绝吸烟及刺激性食物。

温馨提示

本网为您专业提供自然疗法“蜂疗”对各种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在此提醒广大网友,蜂疗是有一定风险,请务必在专业蜂疗人士的指导下接受蜂疗。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39蜂疗网 ( 编辑:许花花)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

有问必答

已解决问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  世界中联蜂疗专业委员会   |  阳光蜂慧   |  癌症救助网   |  世界蜂疗大会   |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京ICP备08101493号-7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479号
Copyright © 2013-现在 39蜂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