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蜂疗保健之蜂针术与经络学说
⒈蜂针作用于经络皮部和穴位
早在新石器时代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学会用石器和火治疗某些疾病,逐渐导致和发现一些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部位-穴位。大约在殷商时期,已用制作的金属针治病,并且发现针刺穴位时产生循经感传现象和针刺治愈远距离脏器疾病的现象等。经反复探索研究,约在战因时期以前,发明了经络学说。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循行的通道,它们互相贯通,内连脏腑,外络支节,维系着人体健康。循经感传现象指感觉沿经络循行路线传导或循经出现的各种皮肤反应。这种现象对在某些人身上因刺激入伍或者在练气功的过程中产生。现代生物物理学实验已为经络学说的客观存在奠定了科学基础。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的中国医典《黄帝内经》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前者是医经,后者是针经,系统总结了经络学说,并重点论述了针灸医术。《素问。皮肤论》将体表的皮肤按经络分区, 称作皮部,指出疾病转变的层次是“皮-络-经 腑-脏”,由浅入深,同样,脏腑、经络的病变也能反应至皮部。 《灵枢?官针》记述了浅刺皮部的各种针法,浅刺皮部和深刺穴位一样能调整经络气血以防治疾病。
针灸医术起源于中国,经络学说是中国古代一大发明。利用蜜蜂蜜刺为针具,循经络皮部和穴位施以不同手法的针刺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称蜂针疗法(bee acupuncture)或蜂针术。
⒉蜂针术是复合型刺灸法
蜂针疗法由民间蜂蜜治病经验与针灸医术结合发展而成,是中国针灸医治的一种。蜂针术既给人体以机械刺激,同时注入皮内的适量蜂毒液有药理作用,使局部潮红、充血,兼具温灸效应。它是针、药、灸三结合的复合型刺灸法,具有价廉、便利、有效的特点,适合基层医院和农村医生推广应用。
工蜂蜂针由产卵器特化而成。蜂针离开蜂体后,在支持螫针基部的螫器官发动装置的作用下,毒囊还会有节奏地收缩,使蜂针深入并自动将蜂毒液注入皮内。蜂针之精细远远胜过当代针灸用的毫针和穴位注射用的针头。蜂针是一种毋需消毒、用过即弃的天然刺针。蜂针刺入皮肤的深度为1.0-1.5mm,蜂针所刺深度与针灸医治中的毛刺、扬刺、浮刺和半刺相似。
蜂毒液所含肽类、酶类、生物胺类高浓度的细胞毒素及挥发性成分均具有医疗活性,并有调节神经系统、通经活络、消炎止痛、 抗风湿等作用。蜂毒进入人体,可抑制大脑皮质 支配区的疾病兴奋灶,切断了疾病的恶性循环,使神经中枢恢复正常,紊乱的代谢得到纠正,从而使病人很快恢复健康。
民间流传的蜂蜜疗法是采用活蜂直接蜜刺的强刺激疗法,由于蜜蜂蜜针留在受整部位的时间较长,进入机体的毒液量较大,蜂针疼痛和局部反应令人生畏。蜂针疗法是,先将蜂针自蜂体拔出,然后在患部体表分散浅刺到5个以上穴位或经络皮部。因为刺激强度减轻,患者觉不出明显疼痛,局部短暂的潮红反应轻微。
方以智(1611-1671年)著《物理小识》卷五载“药蜂针”的配方与用法。取黄蜂的螫针加硫磺、冰片、窃香,置疮面上,以火点燃灸以患部。此外,还有当代发展起来的循经穴贴敷蜂毒药剂,按穴位进行蜂毒直流电离子导入或超声导入等方法。
⒊蜂针术的医疗保健应用
蜂针疗法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绝,经过各国蜂针研究者反复实践和不断改进,已成为法病除痛的医疗保健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蜂针疗法》系统论述蜂针术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具体介绍了80余种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方法。
蜂针术操作时,用镊子夹持 1只工蜂的胸部(勿夹腹部或尾部),然后用左手捏住蜜蜂头部,使其腹部向外,右手持解剖镊,趁螫针伸出时将其拔出。一般宜夹持螫针的上1/3处,太偏上会刺激毒囊收缩排毒;太偏下则因螫针较细易被夹伤。拔出螫针后应在数秒钟内使用,耽搁时间稍长,蜂毒即从螫针尖端大量排出。夹持的蜂针应垂直刺入皮部,用力要适中,否则螫针容易折断。最初3-5点,要随刺随拔。以后再刺的点,因毒量减少,当刺入皮肤后,将镊子放开,留针2-3秒。通常一针可分刺7-10处,最后将蜂针刺入治疗要点,留针数分钟至20分钟。
值得注意的是, 面部散刺时少选穴位,并浅刺(0.5mm左右)、轻刺、随刺随拔。局部炎症严重时,轻刺患部,并以远处穴位为主。治疗口腔疾病,直接在病变齿跟部施针。耳穴蜂针能治疗全身疾病。
临床经验证明:“蜂针术”对面神经麻痹、面痉挛、三叉神经痛、风湿病、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神经官能症、高血压、脑栓塞和脑血栓引起的偏瘫、局限性末梢神经麻痹和体表良性肿瘤等均有很好的疗效。
某些风湿性关节炎和支气管哮喘息者经蜂针治愈后,历时30余年无复发。慢性肝病引起肝硬化腹水是当代医学尚未攻克的顽症,中国和日本都有被蜂针术治愈的奇迹。功能性阳萎是青壮年男子难言之隐,蜂针有效率达到93.2%;步入老年性功能衰退的男子接受蜂针治疗,可恢复性生活能力。
被誉为中国当代“蜂疗大师”的陈伟大夫,自1959-1987年间,收治蜂疗病人8466例,11374人次,治愈率为:面神经炎,发病一个月以内的99%,发病一年以上的50%;枕神经痛、脑血管神经性头痛99%;机能性头痛80%;营神经痛、肩周炎80%;三叉神经痛75%;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75%。陈大夫于1990年所著的《蜂刺疗法》一书, 阐述了130多个蜂疗作用点的机理,为中国蜂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中国蜂业》 ( 编辑:陈耀春)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