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了解蜂疗 > 蜂针疗法 >

蜂针刺激表皮防治及减痛方法

2024年07月15日 已有 人阅读 病友分享 我想学蜂疗
 


 
蜂针疗法也是中医学的—个重要支脉,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疑难病证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解决了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课题。已形成独具风格的学科体系,也成为自然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网希望有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启发,获得实用知识,让蜂针疗法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更大的奉献。
 
蜂针疗效虽佳,但由于蜂毒的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胺、肽、酶类等物质,既有用于治疗的成分,又有引起过敏性反应的成分。所以在治疗时,尤其是初期接受蜂针,人体会有一定的过敏及不良反应。蜂毒涂于完整皮肤上,不起任何作用,但对黏膜则引起显著反应;蜂毒进入胃肠道时,很快被酶所分解而失去毒性,因此临床应用不宜口服。
 
蜂针刺人人体往往会产生疼痛,尤其是用蜂针的直刺法,往往使被刺者局部有明显疼痛。蜂针的刺痛使人对蜂针疗法望而生畏,有些患者就是因为疼痛难以忍受而放弃治疗。至今尚未见非常好而立即止痛的方法,活蜂针刺可用点刺、散刺、减毒蜂刺法三种方法治疗为宜减轻疼痛。各人对此疼痛的感觉不同。
 
蜂针后常会出现短暂的剧烈疼痛。因皮肤疼痛时间短,病人还是能够接受。其疼痛的原理:一是由于蜂针的针刺作用,加上倒钩使针体继续深入的机械刺激产生疼痛,二是因为蜂毒中存在有机酸等化学物质(如蚁酸等)对机体的刺激,使血管活性物质、组织胺等大量释放,导致组织肿胀,并且刺激神经引起疼痛。有人认为蜂针后期就不会局部痛了,其实不然。有时蜂针后期局部不太疼痛的原因是蜂针常刺某些部位,本身蜂针就有强大的止痛作用,所以原针点的疼痛不明显。
 
蜂针刺激可治疗多种关节痛疾病,但在蜂针刚刺入时即刻会产生疼痛,限制了患者接受蜂针治疗。蜂针刺入的表皮疼痛特点是以刺痛为主,持续时间短暂,约不足1分种。引起表皮疼痛的复杂原因,由于疼痛是人的主观感觉,各人的感受因人而异,疼痛程度不一,而且经常反复蜂刺的部位疼痛较轻等。防治蜂针痛的首先应让病人做好心理准备,蜂针医生必须技术娴熟、快捷操作;活蜂针刺时让蜂针尽量与皮肤呈90度垂直的角度直刺,勿使平刺与斜刺,否则易导致疼痛加剧。可用中药、民间方涂患处,如蜂蜜、人奶、芋荷梗汁、青苔、海金沙、童便等,季德胜蛇药片外敷与内服。
 
物理减痛方法:可用冰敷蜂针穴位后再进行蜂针治疗;或用中医针灸的循法、按法、捏法等法结合使用,能控制部分表皮痛。
 
化学减痛方法:可提前在蜂针治疗处外用皮肤止痛制剂(如利多卡因表皮麻醉剂)进行涂敷以止痛;或在皮肤注射麻醉止痛药等方法防治与减轻蜂针的疼痛。如蜂针足三里穴,可肿至踝关节以下;针外关穴处,可使整个手指均肿胀,甚者可持续3-6天。肿胀期间,局部有酸胀或坠胀感,甚至隐痛。当然此规律可随患者服药的情况而有变异,如服激素者,可能无红肿反应。
 
经过蜂针过敏反应期的大多数人,由于蜂针次数多,蜂针反应已适应,一般不会有严重的胀肿,仅红肿一会儿就会消退,多数人4—8小时后消退。如上午蜂针,到中午或下午就可消退。蜂针敏感者也仅是一两天微肿而已。不过对于组织疏松之处,如眼皮,肿胀反应会较严重。
 
3.瘙痒  瘙痒一般在初期蜂针后的几天就可出现。瘙痒程度也是因人、因时而不同。初期接受蜂针治疗者,大约于3-4天后局部蜂针部位有痒的感觉,夜晚及暖和时尤其严重,而且越搔越痒,越肿胀。通过半个多月的过敏期后,瘙痒程度可随蜂针时日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轻。蜂针的后期,虽然也有时在针穴处有瘙痒,但大多数是可以忍受的。如蜂针后不将蜂刺拔出,或尾针残留,属于异物刺激,则痒的程度更甚,故蜂针后应取出蜂针的刺。
 
4.淋巴结肿大  少数人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常发生在下颌部、颈部、腋窝与腘窝等处。蜂针的蜂毒可经淋巴回流,蜂毒量多时可能与机体的淋巴回流、不能及时地输送毒液及解毒有关。同时淋巴细胞识别蜂毒异性蛋白,刺激组织增生而导致淋巴组织肿大。
 
5.局部针孔的变化及色素沉着  蜂针后,有的人的蜂针部位无大变化,有的人则有一硬结,或有一小脓疡(因瘙痒而感染),或有一小水疱、小瘀点等。这些局部针孔的反应均为可逆性的,有的人一般一天到几天不等就可消退。
 
大多数人都有局部的色素沉着,有的人有点状、或有片状色素沉着斑。局部的色素沉着有的人很快消退,而多数人则存在几个月,甚至1年,但最终可以消失,不留瘢痕。如果长期接受蜂针的话,局部则易痕迹累累。
 
蜂针的上述反应与蜂针的效果并不成正比,即并非反应越大效果越好。反应的大小只是与接触蜂毒的时间和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温馨提示

本网为您专业提供自然疗法“蜂疗”对各种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在此提醒广大网友,蜂疗是有一定风险,请务必在专业蜂疗人士的指导下接受蜂疗。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39蜂疗网 ( 编辑:廖梅梅)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

有问必答

已解决问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  世界中联蜂疗专业委员会   |  阳光蜂慧   |  癌症救助网   |  世界蜂疗大会   |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京ICP备08101493号-7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479号
Copyright © 2013-现在 39蜂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