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大包穴
1、大包穴怎么找?
大包穴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此穴通常采取侧卧举臂,在腋下6寸、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取穴。
2、大包穴治疗哪些疾病?
大包穴的主治病征为:气喘,哮喘,胸闷,心内膜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食多身瘦。
———————————————————————————————————————
医用参考
【主治疾病】 气喘,胸胁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穴位配伍】 胸肋痛:配三阳络穴、阳辅穴、足临泣穴。
【刺灸方法】 斜刺或向后平刺0.3-0.5寸。治颈部扭伤可向上斜刺,局部酸胀。可灸,艾炷灸3壮,艾条灸10-20分钟。
【附 注】 脾之大络。
【别 名】 大胞穴。
【穴 义】 本穴为脾之大络,统络阴阳诸经,故名大包。
本穴名解
大,穴内气血涉及的范围为大、为广也。包,裹也、受也。本穴物质为大包穴上部区域流落下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的低地势点,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汇聚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传脾脏,气血物质在此有如收裹之状,故名大包。
脾之大络。络,联络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汇聚而成,且为各经流散于经穴之外的地部水液,经水中包含众多的脾土物质,并由本穴回流脾脏,本穴有联络各部脾土物质的功用,故为脾之大络。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和经水和混合物。
【运行规律】 由体表回流脾脏。
【功能作用】 汇聚体表阴浊回归脾脏。
【穴位治法】 寒则通之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蜂针疗法也是中医学的—个重要支脉,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疑难病证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解决了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课题。已形成独具风格的学科体系,也成为自然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网希望有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启发,获得实用知识,让蜂针疗法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更大的奉献。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39蜂疗网 ( 编辑:陈晨)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