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针常用腧穴概述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
经络系统是由十二经脉(手足三阴三阳经),及其联属部分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和奇经八脉、络脉组成。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聚集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同时也是蜂针治疗的刺激点。俗称“穴位”、“穴道”,又称气空、气府、骨穴、孔穴等。
一、腧穴的分类: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部位。既是病痛的反应点,亦是蜂针及蜂毒注射的刺激点,俗称“穴位”。人体的腧穴很多,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可分三大类。
经穴 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共有361穴,其中双穴(十二经穴)309穴,单穴(任脉、督脉)52穴。其每个穴的特点是:有归属相应的经脉,有确定的穴位名称与部位,与经脉密切相关,不仅具有主治本经相关联的经脉病证的作用,而且能反映十四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的神门穴能安神养心,治疗心血管疾病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能泻热疏风,治头面五官病等;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能健脾疏肝益肾,可治疗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等。经穴可通过经络的作用,治疗各脏腑及经络的疾病。
奇穴 奇穴是十四经穴以外,面临床逐渐发现有奇效的穴位;或一个穴名有几个刺激点而无从归经的穴位,又称“经外奇穴”。历代文献此类穴较多,仅《千金方》中就记载有187个之多,《针灸集成》中也汇集了144穴。这类腧穴无归经,但有固定的名称,有确定的部位,有一定的主治范围,但治疗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明显疗效。如头上的太阳穴,可治头痛;颈部的百劳穴可治颈椎病,手上的八邪穴能通络止痛,治疗手肿痛等症;膝部的鹤顶穴和膝眼穴能通利关节,治疗膝关节酸痛、腿痛、鹤膝风病;背部的华佗夹脊穴可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等等。
阿是穴 阿是穴是以痛点为穴位,“以痛为腧”。并有“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敏感点”等之称。因按压痛处时,病人往往会发出“阿”……“是”(这个部位)的声音.故得名;此类穴是蜂针治疗中的常用穴。但该类穴无固定的位置,也没有专用的穴名,其取穴是以压痛点或反应点作为腧穴,以治疗痛证为多,常为“按之快然”,同时能驱除病痛。痛证在中医属痹证范畴,在关节痹痛处进行蜂针就是用阿是穴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手指关节痛,蜂针就在手指部位针刺;踝部扭伤而在足踝部蜂针就是用阿是穴治疗。
由于腧穴是在人们的长期劳动及医疗实践中逐渐发现及发展起来的,故此以上三类穴也是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如以前有些穴位是阿是穴,但人们发现它可以治疗远端部位的病痛,就逐步固定下来形成了奇穴或经穴;有些原来是奇穴,如风市、腰阳关、膏肓俞等穴,是后来被增补到经穴中的。而有的奇穴虽然是在经脉循行经过的部位,但尚未编入到经穴之中,如印堂穴等。
腧穴与脏腑、经络气血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调节脏腑、疏通经络、渗灌气血、反映病候、防治疾病的作用,故此如果在蜂针治疗时能灵活地应用好此三类穴位,辨证施治,处方选穴,就容易提高治疗的效果。
二、腧穴的治疗作用:
针灸治疗疾病,是通过刺激腧穴来通其经脉,调其血气,使阴阳归于平衡,脏腑趋于和调。其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论述。
近治作用 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这些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如眼区的睛明、承泣、四白各穴均能治疗眼病;耳区的听宫、听会、耳门诸穴皆能治疗耳病。
远治作用 这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则不仅能治局部病证,而且还可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手腕部位病证,而且能治疗头面部疾病,同时还能治疗外感引起的发热。
特殊作用 腧穴除了它的近治、远治作用外.还有一种特殊作用。这种特殊作用可具有相对特异性,如大椎穴能退热,至阴穴能纠正胎位等。有些还具有双向性,即在不同的功能状态下,针灸某一腧穴,具有一种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如心率快时,针刺内关穴可使心率减慢;心率慢时,针刺内关穴又可使心率加快。
三、特定穴:
特定穴,是指在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名称,特殊作用的腧穴。即有特定的用途而又治疗范围较广的穴,如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郄穴、交会穴。这些穴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而且有良好的效果。
五输穴 十二经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5个穴位。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人为合”。古人以自然界的水流现象比喻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运行的动向是:由小一大,由浅一深
原穴 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共十二原,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以输为原,治脏腑病变。阳经脉气盛长,于输穴之后另有原穴可调整脏腑虚实。
络穴 “治疗表里经的病变”,经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有沟通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共十五络:十二经络穴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位于腹部鸠尾穴,督脉络穴位于尾骨下长强穴,脾之大络大包穴在胸胁部。十二经络穴治疗相表里经的病变,任督络穴、脾之大络治疗躯干前后的病变,脾之大络还可治全身的关节痛,四肢无力。
郄穴 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共十六郄穴(十二经、阴阳跻脉、阴阳维脉各有1个郄穴)。
首载于《甲乙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治疗本经、本脏腑的重症、急症。阳经郄穴多治痛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
下合穴 手足三阳六脏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6个穴位。分布于膝关节附近,治疗六腑病变。胃、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在胃经,胆的下合穴在胆经,膀胱、三焦的下合穴在膀胱。
背俞穴(十二俞穴)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布于背腰部,治脏腑病变及与脏腑相关的组织器官病变,多用于脏病。
募穴(十二募穴) 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分布于胸腹部。治疗脏腑病变,多用于腑病。
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的8个腧穴,首载于《难经》,分布于躯干部和四肢部,治疗8种精气有关的病变。
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交会的8个腧穴,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治本经及奇经八脉的病变,并可根据两脉相合的腧穴配合应用。
交会穴 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
四、腧穴的定位:
腧穴定位方法可以分为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4种。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是指以体表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体表解剖标志又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固定标志指各部由骨骼和肌肉所形成的凸起和凹陷,五官轮廓,头发边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如两眉之间定印堂。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如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
“骨度”折算定位法 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设定尺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指寸定位法 是指以患者本人手指的某些部位折作一定分寸用以比量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同身寸”。指寸法分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和一夫法3种。中指同身寸是令患者将拇指与中指屈曲,以中指指端抵在拇指指腹,形成环状,伸直其余手指,使中指桡侧面得到充分显露,取其中节上下两横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拇指同身寸的方法是令患者伸直拇指,以拇指指骨关节横纹两端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一夫法的方法以患者第2-5指并合,当中节上横度,其两侧间距称为一夫,折作3寸。适用于上下肢定穴。
简便取穴法 有些穴位可以用简便的方法来取穴,如百会在两耳尖连线至头顶的最高点,风市穴在两手自然下垂的中指尖处定穴;列缺定位用双虎口交叉,食指尖处是穴等。
蜂针疗法也是中医学的—个重要支脉,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疑难病证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解决了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课题。已形成独具风格的学科体系,也成为自然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网希望有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启发,获得实用知识,让蜂针疗法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更大的奉献。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39蜂疗网 ( 编辑:苍冥)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