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艰辛养蜂路!

2014年11月04日 已有人阅读 病友分享 我想学蜂疗

十二年艰辛养蜂路--才哥撰

    如果有一天,我有机会参加“变形记”,你是否才会注意到我卑微的身份;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回头扶我一把;
    如果有一天,我无力前行,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个温暖的午后;
    如我问你什么,你是否能想到:妈妈梦中的惊起;
    如果那是一个你不熟悉的旅途,你会不会把信仰当做路牌;
    如果这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你是否会让它夯睡,不再彷徨;
    淳朴、坚定——一份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亦是行走世间最完美的人格、、、
 
      我的家乡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县,一个叫雷文的小村庄,因为此地是雷区,祖先们认为电闪雷鸣的地方便是龙化身所在,也就意味着风调雨顺,人才辈出、故称雷文,在那里四季如春,那里,千万亩甘蔗拔地而起,连绵不断、、、“广西”贫困的代言词,雷文村~~一座上千年历史的小村庄,树林,村庄,田地,农户仿佛都定格在时间里,遗世独立,安宁静逸,亘古不变;我们的村庄是四面丘陵中间的一块小坡地,除了村庄,这里再也找不出一点平地,村庄就坐落在祖先认为会保佑大家平安发财的丘陵上,村子座西东,离公路有3公里左右,但被以前的老人种下的好几丛竹树遮住了,外地人是不知道这里面是有村子的。我们这个小村庄,是清朝以前一个叫“的祖先,为了逃避战乱迁来这里。到现在全村只有百来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 
    像许多山区农村孩子一样,自幼就认识了蜜蜂。打我记事时起,还没搬进新房之前,辛苦了一辈子的爷爷奶奶就一直住在老家的土房里,在那土房里通过房间的墙缝,能闻花香,能观繁星,能看落叶,甚至还能听到蟋蟀唱歌,看到老鼠赛跑,可在外人看来,这个泥土搭建起来的房子,不遮风,不挡雨,开会时还会成为邻居谈论的焦点...就 记得在老家土墙边上的大屋檐下,挂着几只树干般粗的蜂桶,是用用空心得树,或者干竹编织而成,外表糊满了泥浆和牛屎的混合物,蜂桶两端都密封,但桶面钻了 十多个能伸进筷子嘴大小的小孔。说也来也奇怪,那蜂桶经常都会有野生的蜜蜂飞进来住的。有的蜂群迁来住下后,常常一住就是好几年。在蜜蜂采蜜繁忙的季节,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常常都会跑到那屋檐下,仰脸看着那些小家伙们两腿各拖着一团鲜艳的花粉飞回来,急着找到蜂桶的孔洞钻进去。空着身子蜜蜂轻盈地飞上空 中,瞬间就消失了;满载而归的陆续飞回来,嗡嗡之声不绝于耳。

                            (老式蜂桶)
      

 

    每年到五月初五,我的祖父和父亲就会找一个晚上,找个梯子,用件破蚊帐盖在头上,爬上去采收蜂蜜,我们就会好奇的跑去看。当然,大人们会三申五令我们小 孩不得靠近,以免被蜂螫。我看到祖父用点燃的香烟,放到蜂桶的前面,将蜜蜂驱赶到蜂筒的背面,然后用刀撬开那块盖子,再用刀把蜂巢割下来。然后时不时发 出,“哎呦”“哎呦”的声音,蜂巢有十多块,他们总是保留两三块没割下,说是防止蜜蜂逃跑。在采割过程中,大人们少不了会被蜂螫到手上、脸上,曾经看到一 次,祖父被蜂螫后皮肉上留下许多蜂刺,收完蜂后叫我们视力好的小孩把蛰在他身上的蜂刺拔掉,但他们仍然有两三天眼睛肿得似乎要用火材梗顶住眼皮才能看得见路。蜂巢取下来,放在有香蕉叶做垫子的盘上,下面用个陶瓷瓦盘盛着,再用刀把巢上有蜜的巢割碎,只见蜂蜜从破损的白色巢上不断地流下来。祖父又把蜂巢中没有蜜的部分另外放入锅里蒸。蜂巢熔化变成蜡浮在锅里的水面上,趁蜡水没有凝结之前,就用勺子把蜂蜡装进提前弄好的竹筒,然后中间再放奶奶捻好的棉线,等冷却后把竹子劈掉,保留起来等我们在八月十五的时候给我们当蜡烛;我们几个小孩,少不了在这时取小块蜂巢,连蜜带巢都塞进嘴里,蜂蜜的清香甜美,那感觉美得简直无法形容!!在那个物质极度缺乏的年代,我们这些半大小孩最开心的也是大人们采收蜂蜜的时候了村里孩子的生活,从小就融化在大自然里,当城市的孩子在纷繁复杂的电子游戏里,玩的越来越多,笑得越来越少的时候,村里孩子正简单快乐的生活着,大自然是大家最好的玩伴...分一碗豆子,轮换一双鞋子,这样的生活,让大家习惯了谦让,懂得节俭,这大山深处爱的供养,都在默默守护和成全着对方的愿望、、、

              (中蜂巢一部分)                             (小排蜂蜂巢)
       图片        图片

 

 往 事越十年,印象里从小就跟爷爷睡在一起,爷爷在睡前总会跟我说蜜蜂的故事,以及一些他生平所学到的中医学,从那开始,在我周末放假回家,最高兴的就是跟他 去养牛,然后,他就会一路上跟我说很多蜜蜂的故事,其实在这路上,偶尔也遇到几群野蜜蜂,他就叫我去拿水,往蜜蜂身上泼,然后蜜蜂们就会“嗖嗖”的拍翅结 团,我们就会趁机取下蜂巢,然后边吃边聊,就这样对小蜜埋下了深爱的种子、、就这样日子依旧往复着。转眼我到了小学。。
                 (排蜂蜂王图片)                               (排蜂蜂脾图片) 
          图片          图片


    2002年在四年级我便开始饲养那些别人饲养不成功的野蜂,就是现在所谓的“小排蜂”,但是这种蜂很爱跑,不能有任何动静,只记得从野外拿回来不少,但是住下来的不多,后来我便转向饲养中蜂,我的第一群蜂是父亲发现的,印象很深刻,我是在家里玩的时候,一群蜜蜂过头顶,后来进了别人家,后来就哭闹着跟父亲说,要把蜜蜂要回来,后来我被安慰说不久就会有蜜蜂,也许明天就有,后来就这样,说来也奇怪,话刚说完的第二天,就在地里发现了一群分蜂的中蜂群,就叫村里的养蜂人“蜂爷爷”帮忙收回来,他是爷爷同患难朋友,是当初文革时期和爷爷一样被大家经常拿来批斗的对象... 往事不堪回首、、就这样在不经意间爱上了蜜蜂,此后“蜜蜂”二字便是在我的日记中和老师布置的作文里出现最频繁的词语,连做的梦都是跟蜜蜂有关的...就这样,我 有什么都向蜂爷爷咨询,后来便在他的指导下养成了第一群中蜂,我没箱子,他从家里背来箱子借给我养,就是第一次次叫他来帮我检查蜂群,却惊然发现他把用木 料弄成木框子的东西挂在蜂箱里,然后蜜蜂就会在上面筑巢,检查的时候他就小心翼翼的提起框子,这样子不容易激怒蜜蜂,取蜜的时候,也不会伤害蜜蜂的幼虫, 蜂群恢复得快,就比别人养的取得更蜂蜜,从那以后才懂得以前祖父们的养蜂方法是非常落后的,最不应该的是毁巢取蜜,这样的做法何异于杀鸡取卵!             每年开春的时候,都有养蜂的集体把蜂转运到我们这里采集龙眼荔枝蜜,在好奇之下我就在放学后跟几个同学去到他们的蜂场里参观并请教,惊讶的发现蜂箱摆列很整齐,蜜蜂黄黄的很大个,几经咨询才知道他们饲养的蜜蜂叫意大利蜂,简称意蜂。性情比本地蜜蜂(中蜂)温顺,体形也大点,适应大面积蜜源,产蜜量较高,意蜂的巢孔也比中蜂大,群体中的个数也比中蜂多。但它们身体笨重,飞行速度慢,容易被胡蜂、蜻蜓等捕捉。他们在检查蜜蜂情况的时候,会戴上一只防蜂面罩网遮住面部,有时会还会戴上全封闭的手套,然后打开蜂箱的盖子,把蜂巢提出来,我看到那些蜂巢一块块的都整齐地修筑在木框内。原来,木框上是穿了三四条细铁线的,养蜂师傅们预先蜂蜡做成的蜂巢基础(即用蜂蜡制成的印上了六角形蜂巢底座的薄蜡片),平铺在蜂框的铁线上,再用烧热的烙铁沿铁线“焊”牢(如图),喷上一点蜜汁,然后放入蜂箱中,蜜蜂就会在这个基础上修筑成蜂巢,这样蜂巢就既牢固又方便人们提出来查看。蜂框之间留出一厘米左右间隙让蜜蜂活动,最边上的空间,用一块蜂框大小的木板阻隔着,以防止蜜蜂把巢修筑到箱盖上,并且为蜂群起保温作用。后来我才明白,蜜蜂的科学饲养原来是这样的。
                                  
(上好了巢础的蜂框)

自拍-电烙铁上巢础埋线方法视频教程http://www.yangfengw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fromuid=4出处: 养蜂网

图片


    养蜂人是漂泊的,他们追花逐蜜,那里有花开,那里就会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为了能酿好蜂蜜,卖个好价钱供孩子上学,所以他们每年来得都很准时,都会在这里呆一个月,采完蜂蜜就走,小学那时经常在中午放学提着书包就往蜂场跑,并且一直保持流露着对蜜蜂的痴迷去跟他们交流,他们也很乐意教我养蜂知识,在蜂场的日子里无忧无虑,坐在蜂箱面前,聊聊往事,问问花香,或者看一看忙碌采蜜的蜜蜂,后来我便成了这个蜂场的常客,只记得那是我人生中最惬意的时光,仔细回想却是一份难以追回的空白,就这样白白流走;一晃六年过去了,就在中学毕业那年春季,我一如既往的如约前往蜂场畅谈,只见那个熟悉的养蜂人带着一个貌似与我年龄相仿的陌生人,指着我对“他”恭敬的耳语说,“他就是我跟你说的,这些年来一直来我们蜂场学习的那个学生”那个青年点了点头,口中连连赞叹,没想到他的这一赞叹,竟然让我们成为了日后蜂场实验室里同甘共苦的开端,也让我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只是一面之缘,但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却结下如此深厚友谊竟然是一只小小的蜜蜂...我依稀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就是这样仓促了结,在那个郭富城黎明式中分盛行的年代里,他却偏偏留着半短的头发,单眼皮浓眉毛,高挺的鼻梁黑皮肤,再加上貌似害羞其实有点酷酷的笑。
 
   后来了解,
他叫林凯弈,蜂场里的人都叫他“帅哥”当时我简直就不敢相信,一个年仅17岁的男孩,竟然是这些蜂场老板,每年都要替父亲到蜂场查蜂,和安抚员工...平时多嘴的我顿时木讷,这该是怎样的惊讶和无奈、、、也许是龄龄相差无几的原因吧、、几经羞愧之后我们变得很畅聊、很投缘、当我被告知他是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系的学生之后,本来就没见过世面的心灵再次受到了更大的震撼和洗礼,心里充满着各种敬佩和羡慕,可是身在教育发展落后的地区,自己才念完初中,这又是怎样的悲痛??就这样他便成了我多年来边学习边创业所崇拜的偶像,在08年毕业之后的暑假里,我就像同学邀请去做客一样,被他邀请到云南的蜂场里学习,由于父母担心被骗,所以没敢跟他们说,路上我一直担心着各种情况的发生,但是就这样假借着去外婆家的名义在云南的蜂场呆了一段时间,印象里,皇宫一样的实验室,各种养蜂用具,以及实验室里高级的显微镜,穿着白大褂的人员在我这个还穿补丁的穷孩子看来,奢华的不知道怎么形容,后来我荣幸的被他安排和他住到一个房间里,每晚我们都会畅聊深夜。

                        (检查意蜂的蜂脾)
          

 

 他们取蜜的那些天,是我最喜欢去看的时候。我看到师傅们穿好防护服,打开蜂箱盖子,用一个喷烟器对准蜂箱里喷几下,两手分别握着蜂框的两端(也称框耳),把蜂脾提起来,然后用力把附着在蜂巢脾上的蜜蜂抖下来,再用软毛扫掉 残余的蜜蜂。助手马上接过蜂脾,拿到稍远的地方,用特制的“割蜜刀”削去脾上部白色的蜂蜡盖,再把这割去盖的脾放入摇蜜机,转动手把,摇动蜂框旋转两分钟 左右,蜂蜜就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干净的甩了出来。原来,那木框上加的的几条细铁线,是防止摇蜜时蜂脾折断损坏才装上的。最后,他们又把取蜜后的蜂脾放回蜂 箱里。在天气好花源充足的时候,他们每隔五天到七天左右就可以摇取一次蜂蜜。

 摇蜜机、喷烟器、蜂,都是我那时才认识的。喷烟器就是一个鼓风机+一个燃烧室构成的,在燃烧室里面放些点燃的甘草料,按下鼓风机时,鼓风机的风就会通过管道把在燃烧室里生成的烟雾喷出来,对付不安静的小蜜蜂;而摇蜜机有铁制和木制两种,形状是一样的。主要是一个圆桶,里面安装有一个刚好能插下蜜蜂框的开方形架子,架子就固定在这个中间的转轴上,桶上方有一个转动摇把。


                (削去蜜盖)                                (不锈钢的摇蜜机)       

        图片                    图片
 

 从云南学习回来后,我也开始学习用这种方法养蜂。把土养的蜂群全部弄成框养,选一个风和日丽的大白天将准备好的蜂箱代替蜂巢之前的地方。把挂在屋檐下的老式蜂桶带到远处将其中的蜂巢完整地割下来,这样子,蜜蜂可以飞回原处的蜂巢,我是怕被蜂螫的,伯父胆子大,所以是让他上去操作,我只做助手。先用烟把蜂驱赶离开蜂巢跑到底部,再割下蜂巢。每张蜂巢的上部通常是蜜蜂贮存蜂蜜的,中上部是蜜蜂的花粉仓库,下部是蛹和幼虫,中蜂的蜂房,比意蜂小一些的,蜜蜂食用蜂蜜和花粉经过体内蜡腺的转化成蜡筑起来的。它们在这些“仓库”加工贮存满粮食后,就会用一层蜡封盖起来,准备蜜源缺乏时食用的。用作蜂王产卵的蜂房,在幼虫成长为蛹的时候,也会用蜡盖封起来,待蛹成长为新蜂时就会咬破蜡盖爬出来。巢础的作用是让蜜蜂在这基础上更快更好地修筑蜂房,更能使巢脾整齐、牢固,方便摇蜜。这 就是中蜂的特性,跟蜂场里的意蜂不一样(意蜂可以上继箱,巢箱在底部专门供蜂王产卵,继箱在上部,机箱和巢箱之间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产卵,所以在继 箱上面通常可以获得完整的蜜脾。)我们把贮存蜂蜜的部分割下,留下花粉和幼虫部分,把蜜蜂虫脾平放在蜂框上,然后用利刀沿细铁线轻轻割一条深达蜂巢一半的 线路,轻轻加压蜂巢,让细铁线陷入蜂巢中,然后用细绳扎两下以加固蜂巢,最后将这块蜂巢放入木蜂箱中悬空吊着。全部蜂巢都这样处理后,把蜜蜂用手捧进蜂箱 中的子脾上。白天上蜜蜂飞散,先小心翼翼的找到他们的蜂王,用木质的王笼将蜂王绑在新蜂框上,放回箱子里面。取掉它们的巢后,飞 回原处的蜜蜂就会在绑好的蜂巢里结团从新生活,剩余的蜜蜂就用手捧过蜂箱。只要手上无异味,动作又轻柔,捧起蜜蜂时是不容易被螫的。最后,盖上蜂箱盖,这 样,虽然头几天有的蜜蜂外出采花回来时难找到进入蜂巢的新门口,但经过几天后就行了,而蜜蜂也会把损坏的蜂巢用蜡修复好,我们就可以拆除用以加固的绑扎线 了。

 (关在蜂王笼里的蜂王)            (土养的的巢脾)                (割出来的蜜脾)
 
图片   图片   图片

 

 其 实那些年的回忆,至今想起来还真的令人觉得寒瘆,父亲是个爱发酒疯的文盲,斗大字不识一个,母亲是个文化人,她倒是不会这样批评我,每次周末放假回家,就 做些箱子,家里没什么工具,所以弄了好久一共就做成五个箱子,父亲要是在外面喝过了酒,必定就喝得醉醺醺的回来拿我们母子两开刷,只要他一张口,就说不想 给我念书,不想在我身上浪费钱,说什么我只学坏的,还说什么养蜂人都是没家的穷人,他发酒疯,就三番五次的想去把我的蜂群给扔掉,几次都差点就把我的蜂箱 烧没了,由于小蜜也很讨厌酒味,但是他要烧掉蜜蜂之前,蜜蜂们似乎下意识的提前蛰他几下,不让他靠近蜂箱,他比较害怕蜜蜂,他喝酒的时候,也不敢贸然靠近,所以我的小蜜总能化险为夷,这样的日子,从我会记事起开始到现在都没结束过,要是蜜蜂真的没了,那才真的完了,它们不仅是我生活的玩伴,还是零花钱的支付者,更是支持我有勇气去面对生活压力的精神支柱。。就这样,我一直冒着被严厉呵斥不能读书的危险把家里的蜜蜂繁殖到五群、、仍然坚持走我的创业路线。。

 我家起初没有摇蜜机,每次需要取蜜,只能得跑到养蜂爷爷的家里借用。但是他的摇蜜机过于庞大,不能搬动,每次取蜜都只能提着蜂脾到他家用摇蜜机把甩出来,很麻烦,很不方便。至于割蜜刀,就用家里的水果刀来充当,防螫的头罩用旧蚊帐布和防虫纱网缝在帽子上做成。后来,养蜂得了一点小收入,就当做我的私房钱,我就存钱就给在南宁打工的姐姐买了一台铁皮的摇密机,和一把割蜜刀,防蜂帽,以及一盒中蜂巢础、、就用姐姐买给东西,用在蜂群身上,可谓发展迅速啊,等到八月份打桉树蜜源的时候,我的5个蜂群全部满箱,一个蜜际就打出了80多斤的蜂蜜,就这样让我们家兴奋了好几天,原本也反对我养蜂的母亲,开始赞同我的想法。。

                                  (野生蜂巢)
            图片

 

 转眼到了2008年,记得爷爷曾经告诉过我,家里地头边的石缝里面有一群蜜蜂,叫我去收,要捕捉石洞里的野生蜂,傍晚朦胧的时候是最好的时机,因为外出采蜜的工蜂都基本回来了,它们夜间视力不佳,既不会飞散又不易群起对人发起攻击。用烟喷入洞穴,那些蜜蜂就惊慌地离开巢脾跑到洞穴的深处,待 蜜蜂散开后,露出里面的蜂巢,用嘴向蜂巢吹几口,赶走剩余的蜜蜂,我们就用刀把蜂巢一片片的割下来,小心放好。最后用手伸进洞里,把收缩在洞底的蜂团一把 把的掏出来放入预先准备好的蜂箱中,在这过程中,免不了会被蜂螫几下,如果动作轻柔以及这群蜂性格温顺,被螫就会很少。为防一些工蜂飞撞出来攻击,我们通 常也会戴上面罩,或者在脸上蒙上衣服只露出眼睛再操作,因为脸、嘴处如果被蜜蜂蛰了,会让你肿痛几天的,那模样也会被村子里的人笑话。在把蜂团捧进箱子 时,虽然天已朦胧,但还得我非常特别注意那只托着长长腹部的蜂王是否已经被捉进来,因为她是这群蜜蜂的统治者。我们曾经也在白天捉过挂在树枝下的自然分蜂 团,只要找到了蜂群那唯一的蜂王,把她关在王笼里挂在蜂箱里内部,其他工蜂就会自动飞进我们的蜂箱里面!晚间捉蜂,寻找蜂王当然比较困难,但是我们也只能 仔细搜查剩余的零星散蜂中,看看会不会漏掉蜂王没捉到。

 野 生蜂捉回家后,我们就对取回的蜂巢进行处理,割出脾上有蜜的部分,留下来自己吃;剩下的花粉和虫卵部分蜂巢,就安装固定在蜂框上放进蜂箱中,就按它们在自 然状态下的脾与脾之间的距排放,让蜜蜂们爬回上面继续哺育它们的后代。蜜蜂具有“恋子的癖好”,所以务必让蜂群至少有一到两个子脾才不会飞走,有时我们也 会从其他蜂群去拿一两块既有蜂蜜又有幼虫的脾放入新蜂群,确保新蜂群稳定。为了让它们更快繁殖,我们视这群蜂的数量大小,加插入一两个上好巢础的蜂框放在 蜂团的最边上加上隔板。野生蜂捕捉回来的前几天,在巢门口放上蜂王防跑片,要是蜜蜂要跑掉的时候,由于防跑片的大小不适合蜂王出来,所以 蜜蜂们最终都会乖乖回来,每天多次观察,尽量不开箱检查,如果发现有蜜蜂带着花粉花蜜回巢,就表明这群蜂愿意在这里住下了。大约三天后,轻轻抽出巢脾检 查,如果发现被我们割坏的部分都修筑好,蜂脾的边沿出现蜜蜂用新蜡扩建的蜂房,或者他们已经加入的巢础上修筑蜂房,那么这群野生蜂就成功被你收编了。
                   (蜜子脾)                                 (蜜粉脾)
            
图片             图片 
 

 在 山上放空箱子诱捕野生蜂,是最经济省事又收效好的办法。为了增加家里蜂群的数量就把住过蜜蜂的空箱子放到他们爱出现的地方!在四、五月份和十到十二月间, 野生蜜蜂因原来蜂群太拥挤要分蜂,或者因缺蜜、受病虫害等原因需要搬迁,就会派出“侦察兵”寻找新居的。这些“侦察兵”会到处围着可能有适合住所的地方 转,找到孔洞就进去侦察一番,当它们找到合适新居后,就飞回去把整群蜂带进来安居。我们每年放假都会去检查两三次所放的空箱子,看看有无蜜蜂迁来安居。。如果是你的蜂箱里面有蜂群住过,或者用蜂蜡涂抹过,那么箱子里面就会遗留有蜂蜡独特的芳香,蜜蜂会凭借这个味道就容易找到你精心为它们准备的蜂箱,就会在你收走刚来的蜂群后几天就有蜂来了,利用这种方法,我们能在一个蜜季捕捉了好几群蜜蜂。

 在 我们家乡那个地区,每年都能遇见蜜蜂迁徙、分蜂飞过的情况。这些蜜蜂成群结队从低空飞过,飞行嗡嗡声很大。只要碰见飞行着的蜂群,我们就会赶快跟踪。如果 它们飞得较低,表明它们将要在附近降落;如果它们飞得较高,我们就用沙土、或者随手拿到的杂物抛上空中,迫它们飞行的高度,寻找地方聚集。当蜂群在树上、 房檐下聚集成蜂团后,我们就会赶快用带着的草帽收捕蜜蜂。收捕时,草帽里有人体汗味,蜜蜂很不喜欢,要是看到周围有橙子树、橘子树、柚子树这类的树木,就 可以折下一些树叶用手揉碎后涂抹到帽子里面,这树叶的芳香便能掩盖帽子里留下的汗味,而且这个树叶的味道很独特,小蜜也很喜欢、然后小心拿着帽子到蜂群旁边,轻轻的盖在蜂群的上部,如果有障碍物,就用手小心轻柔地去捧蜂团,把蜂放入收蜂容器中。

                (蜂团)                                  (中蜂王

     图片           图片

 

 通过追捕野生蜂、自己繁殖等办法,我家的蜂群常年保持在十多群,由于没有蜂箱不能过多的繁殖,但生产的蜂蜜一年产量达百来斤,出售蜂蜜的收入正好帮忙我学费上的生活开支。在这个已经按百来消费的年代,在我们落后的农村每个成人劳动力一天打工收入也才几十元钱,而我家的蜜蜂饲养虽然是业余的,勤劳的小蜜蜂给我这样普通的家庭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管 理这些蜂群,主要靠我和我伯父,以前曾经给远在在镇上的姑姑来管理过一个学期,虽然人家是女神,但是一点也不怕蜜蜂,我说让她帮忙啥就干啥,干起事来一点 也不含糊,但是她也要创业,忙着处理大棚里的植物,没时间顾及到我的蜜蜂了,后来便邀请伯父帮忙,伯父是个很有名的幽默家,到哪里都有笑话讲,虽然远亲不 如近邻,但是他却什么都能帮我们,在技术上祖父、养蜂爷爷全都不用管了,其他人更没兴趣,我爸就指望不上了,我妈是支持我养蜂,但是她也是能做些洗洗擦擦 的工作,因为怕蜜蜂,加自己要读书,也帮不上啥忙。在期里人工育王人工分蜂、追捕野生蜂、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有时候就到书店里买新出版的养蜂书籍拿来分析,有事没事的时候就把买来的养蜂书籍反复读记,哈哈,虽然发现每本书除了封面是不一样的以外,其他的感觉都差不多,在 蜂群管理技术上,平时由我提出措施,因为是个独苗,家里就指望我能靠读书光耀家族,就这样奋笔疾书十余载,终于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因为学校远在山西具体 动手处理蜜蜂的操作就常让我伯父做。就用我的新方法,在今年他刚养的蜂群翻倍增值,才让他有勇气和兴趣来帮我操作,现在我的蜂群发展到二十多箱,其中伯父 的功劳最大,蜂箱现在由他包做,蜜蜂包管理,但是摇出来的蜂蜜都不舍得带走一点,他是最爱吃蜂蜜的,但是知道我们家用钱紧张,都把蜂蜜留给我妈卖点来补贴 家用、、
                  (我的蜂书)                           (正在倒出摇好的蜂蜜)
          图片          
图片
   

 在我们家乡,适合蜜蜂采集食物的植物有数百种之多。中蜂个体小,行动敏捷,适应性强,零星花源也能找到。我们这里每年比较普遍的蜜源植物有:冬季的“鬼针草”(一种外来物种)、野桂花,枇杷;春季有荔枝龙眼(俗称桂圆,现在很少种植了);夏季有刺槐,桉树等。在其他如玉米、水稻、芝麻等等开花的季节,因为流蜜少或者只有花粉,只能让蜜蜂繁殖,不能取蜜。 

 那 些年,我们每年都会在三月底荔枝开花时,在天气暖花源充足的季节,就是我们的收获时候。摇取蜂蜜的时间间隔是随机的。我们会每隔五、六天就抽取部分蜂巢检 查,发现贮蜜的巢脾蜜汁较满,并且有部分封盖,同时预计未来几天天气正常时,就会取蜜。在蜜源开花正盛,蜂群繁殖旺盛期,蜂群大多数是温顺的,不会轻易螫 人。我们在繁殖蜜蜂时,也会选择性格温和产蜜量高、并且抗病能力强的蜂群来育王,用这种蜂王分群繁殖出来的蜂群品质也会好。正常天气,摇取冬蜜就得严格预 测未来几天天气正常情况下,一般时隔十来天取一次;春季荔枝蜜则可以在两星期取一次;桉树蜜就一星期取一次。每次每群中蜂的产蜜量,一般在2斤至8斤之间,视蜂群大小和采集力而不同。在流蜜非常丰富的蜜源(如龙眼开花)盛花期,蜂群繁殖旺盛群体密度大的,箱内往往有一两只框全是蜂蜜的“蜜脾”,每脾蜜重达2到4斤,提起蜂脾,沉甸甸的感觉,心里美滋滋的简直是比吃了蜂蜜还要甜...不由得想起那首养蜂的打油诗“养蜂正当午,提脾很辛苦,蜜蜂叮手指,痛得直想哭”不管多么心酸,只要产出了好蜂蜜,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蜂脾)                                  (满子脾)
            
图片                 图片

 

 2010年秋我家蜂群数量步 入了低谷期。因为是蜂群感染了“中蜂囊状幼虫病”这种病,幼虫和蛹会大面积死亡,形状是囊状,最后干枯粘在巢孔内,使蜂群“后继无人”,走向灭群。这种病 简称为“中囊”,一时找不到特效药物治疗,什么“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等等都试过(把药物兑蜂蜜水喷洒、饲喂),都没啥效果。蜜蜂死的死,跑 的跑,跑的蜂群只要有一群的骚动,都或引起大片的冲蜂,跑出去的蜂群一下子自动合并到一块,争斗死伤瞬间满地都是尸体,就连蜂王,也都难以幸免,后来蜂箱 里的蜂群有一段时间是无王的,然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按照养蜂指导书或杂志和报纸的介绍,用了海南的中药“金不换”加上爷爷以前传下来药方,煮水混蜜 水饲喂后,效果倒明显些。但是,弱势的蜂群就再也不能象以前那么兴旺了,蜂群也从十多箱死剩下几箱,努力了这么些年的心血竟然在不经意间付之一炬。。
    2011年,高中毕业,我再次踏上云南明德蜂场探索蜜蜂养殖的旅程,
一到蜂场,我跟凯异就热情的拥抱起来,久久没有松开,然后他就很正式的给我递了一份类似请帖的东西,我打开一看,明德蜂场的特聘育种专员的名单,上面竟然着我的大名,我感到非常荣幸的被邀请跟他一同研究种的繁育计划,并按月支付我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4500的工资,在我看来,简直是生命里天上掉下的馅饼,让我不知所措的乐了好久,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前世造了什么福,竟能让我在今生享受到这样优厚的待遇这次,我心中的偶像“林凯弈”已是攻读研究生帅哥,他是个准博士,所以在蜂场里,大家改口叫他“林博”,我们蜂场里培育种蜂王的那段时间,每天穿着白大褂进出着刷卡的实验室(只有我们两个才能进的实验室),拿着育王的高级用具,以及蜂产品化验来化验去、一个月之后我们培育的新蜂王问世,个体庞大肥长,其后代多是糖王种类,为此我们又兴奋了好些天,此后,我心中便埋下了一生为蜂业奋斗的种子,它就这样在我心中简单的生根发芽;但是好景不长,高考落榜的我收到学校复读的信息,在蜂场忘掉世俗的我就只好辞掉工作悻悻的回来上课了、、

 2013 年我大学一年级的第一个暑假,由于学校门前修路,学校提早放假,假期长达三个月,我顺道路过远嫁到西安姐姐的家里,但是一无例外的是,让我遇上了今生能有 机会一起合作的刘先生,他是个退役的军人,很讲时间观念,当我跟他打过招呼之后,没想到远在白鹿原的他竟然能够比我更快的去到姐姐家的小区门口,这个理我 甚是惊讶,他开着小车子,带我到处介绍蜜源,从国家森林公园到白鹿原,然后嘴里一直急切的叨念着想要寻找一位志同道合的蜂友跟他一起合作养蜂创业,哈哈, 一见面就很投缘的我们,很快就达成共识,我们的蜂场现在也正在筹建中,在14年底蜂场雏形应该就能展现在大家面前。

  (开车中的刘先生)             (洪庆国家森里公园)              (白鹿原的一角)
图片 图片 图片

    假期里,我和一个在理科补习班
认 识的覃同学到玉林飞哥(蜂友)府上参观,一下车,我们就被一副斯文书生样子人物叫住了,现实中的人物是比相片上样子要帅多了,呵呵,这个就只有我们见到 了,然后就跟他去参观了他饲养的蜂群,很好奇的是,他的蜂群大部分都是用格子箱养殖的,据说这么弄是根据蜜蜂在野外的洞穴模拟的蜂箱形状,不用过多管理, 但是产量就是能比土养的高一些,他是敬业的养蜂人,但是也搞胡蜂为民除害,所以,泡了不少胡蜂酒,金黄金黄的色泽,确实是很诱人,我们回来之前那晚,他拿 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蜂蜜与我们一同分享,我真庆幸有口福能尝到,那感觉简直就是美到爆了,听他介绍了:胡蜂酒含有高营养物质的天然野土蜂蛹为主,以养生之法,通过扶正固本,调整阴阳,调理脏腑、气血,从而达到增强体力,消除或缓解体力疲劳,除风祛湿的功效。顿时让我不禁感叹这些凶神恶煞的生灵竟然还有这么些作用,此后我便改变了对胡蜂的看法,这也是我再次埋下饲养胡蜂的念头,临走前他送了我同学一群蜜蜂,哈哈,真是幸运,真不知道我怎么能遇上像飞哥这样的朋友。
    现在收到蜂场的任务,说是扩大胡蜂市场,为攻克胡蜂过冬技术问题,看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飞哥用蜂蜜款待我们)          (格子箱养殖中锋)               (飞哥的胡蜂酒)

图片 图片 图片

    告别飞哥之后,我跟覃同学再次相约到贵州的蜂友那里去引蜂种;印象最深的就是,从南宁出发之后我一路晕车到贵州,到贵州之时已是深夜,但是蜂友很热情,冒着风雨顶着黑夜来接我们,我们很是感动啊,顾不上休息,冒雨延蜿蜒崎岖的公路攀登了两个小时才到家,在贵州的日子里,我认识到天无三日晴无奈,体会到巍峨大山的挺拔印象里站在家里的楼顶往山下望去,就会有一种登泰山,小天下,见沧海,现我心的豪情,在蜂友家里,我见识到了周末赶集的热闹,野外胡蜂蛹的夺取与烹饪技术,以及柜子里难得一见的大蜂群...就这样,我们辞别了蜂友,带了两群原生态的蜂子回来和本地的蜂种后杂交,蜂种就变好了许多、、当然,与我同行的那位同学于无形中受到感染,就这样让他死心塌地的爱上了蜜蜂、、

     (本人过箱蜂群)                 (胡蜂蛹)                    (贵州的蜂种)
图片 
图片 图片

    曾 经,学校里的一个女生不远万里光临寒舍只为尝到在下的蜂蜜,后来为拿回去给病床上的父亲,就这样背了几十斤蜂蜜蹒跚远去,感动之余不免有些感慨、遗憾,要 吃到我的蜂蜜不容易啊,实在是太麻烦,呵呵,但是后来,咨询的人不在少数,,于是乎就冒出个想法:就干脆,弄一个蜂产品的淘宝店吧,,这样子,大家就可以尝到我的蜂蜜,为了不浪费自己的时间,能在大学做点有意义的事,揣着这个想法,就这样开了一个出售自己土蜂蜜的淘宝店:“生态瑶山”http://shop107407183.taobao.com/shop/view_shop.htm?spm=1.6653501.a21470s.5我知道网上打出自己的品牌不容易,后来为了能够让大家能了解我的土蜂蜜,在新浪微博上开了““生态瑶山”http://weibo.com/u/3456242960”给大家讲解一些土蜜蜂的相关介绍,以及本人养蜂体会,我相信自己能够用“信仰”般的毅力去经营,去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能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

 日月更替,世事万千,星辰璀璨,又是百年;生万物,信念育人魂,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忘记的回忆,它们再次通过我的血液,抵达我的内心、并且贯穿我的一生,十二年艰辛养蜂历程,感觉如在昨今,仍旧历历在目...当 岁月的沧桑,凋零了青春,磨平了棱角,高楼大厦鸡公堡的享受,手机电脑咖啡屋的浪漫,是否还会有人记得他们--奋斗在一线的养蜂人??万山耸立,北雁南 飞。蹒跚求学踌躇志,泪汗哽咽叹年华,爽朗的冬夜,寂静的山村,干枯的锅底、、清汤凉菜无人解,夜半深思泪满襟、、孤灯一盏,照不尽生活的艰辛,明月一 轮,望不穿对亲人思念...当流逝的激情,模糊了视野,沾染了双鬓,你是否还会记得,曾经追求过的那份心中不灭的梦、、、

温馨提示

本网为您专业提供自然疗法“蜂疗”对各种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在此提醒广大网友,蜂疗是有一定风险,请务必在专业蜂疗人士的指导下接受蜂疗。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 ( 编辑:才哥)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

有问必答

已解决问题

更多>
李万瑶信箱了解更多
李万瑶教授
欢迎蜂疗行业专家、人士及蜂疗爱好者欲向李万瑶教授探讨、交流、学习蜂疗者 请联系
  • 信  箱:liwanyao@39fengliao.com
  • 助理专线:010-87667632
友情链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  癌症救助网   |  中国蜂产品协会   |  阳光蜂慧   |  
京ICP备08101493号-7
Copyright © 2013 39蜂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