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理的研究
原标题:蜂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理的研究
作者:李万瑶1涂成文1黄胜光2(l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2、2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深圳518052)
来源:《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07年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c是关节滑膜对人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人体中存在一种抗原,能使关节滑膜中的细胞产生一种抗体(属巨球蛋白1gG和IgM)。这种抗体与抗原及补体结合,在人体内形成一种新的抗原一抗体复合物,这种复合物被含有溶酶体的滑膜细胞及嗜中性白细胞吞噬后,便在细胞内形成包涵体并释放出溶酶体酶,此种酶可以破坏关节软骨,从而导致关节组织的发炎和损坏。概而言之,微生物感染及其抗原在类风湿的发病中起始动作用,关节滑膜一旦启动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类风湿的发病机理中就占主导地位,免疫病理学中的自身免疫学说,已得到多数学者的证明和认可。
长期临床实践证明,用蜂针与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减少或替代皮质激素和或出体抗炎药,能基本控制关节继续变形和消除滑膜炎症。我们用蜂针治疗的有效率达95%以上,且具明显的高效低毒优势。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分析,蜂毒的成分十分复杂,其主要活血成分是肤类、酶类及非肤类。肤类主要包括蜂毒肤、蜂毒明肤及脱颗粒肥大细胞肤(MCD一多肤),酶类包括磷脂酶A、透明质酸酶、酸/碱性磷酸酶、卵磷脂等多达5种以上的酶类物质。蜂毒素是蜂毒的全要成分及活性成分,约占蜂毒干重的50%。[1]
关于蜂毒成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有如下几种学说:
(l)抑制分泌型磷脂酶A2(SPLAZ)的活性。SPLAZ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在炎症、感染、损伤及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HLAZ可存在于蜂毒、蛇毒、牛胰腺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炎性滑液中[2]。1997年Shalnshe3观察了合成的蜂毒素对SPLAZ的影响。结果表明蜂毒素可抑制各种来源SPLAZ的活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滑液中SPLAZ活性的抑制率可达96%。因此,应用蜂毒素可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发展。
(2)抑制膜攻击复合物(MAC)的作用。1990年Dabniels等研究表明,非致死量MAC(Csb61mg/L)及蜂毒素3mg/L体外可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细胞(HRSC)释放IgE。并可诱导HRsc合成IL一6,但对IL一l及TNF合成没有影响。195年Reita等14]在证实亚剂量撇c可降低补体损伤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亚剂量蜂毒素对补体损伤细胞的影响。将K562细胞与0.42umol/L蜂毒素37℃共同培养60min后,加入补体。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亚剂量蜂毒素可明显降低补体对细胞的溶解率,这种保护作用机理可能与适量的钙离子内流,激发细胞内信号传导系统及保护性蛋白合成有关,这提示适量应用蜂毒素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2]。
(3)调节垂体一肾上腺系统,促进皮质激素释放作用。蜂毒肤、蜂毒明肤和MCD肚能刺激垂体一肾上腺系统,一方面可能刺激垂体分泌促皮质激素,另一方面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产生和增强抗炎作用及调节免疫功能[5],是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成分。
(4)箭毒样和神经节阻断剂样作用。蜂毒中的单体多肤有抗炎作用和类激素样的作用,并含有多肤神经毒素。具有箭毒样和神经节阻断剂样作用而能明显镇痛,且含有降低血栓素的功效,在改善微循环的基础上缓解关节症状[6]。
(5)热休克蛋白的假说。蜂针鳌入人体是出于遇到敌害的防御状态,属于应激,故其释放的毒液中可能有热休克蛋白。因此蜂针疗法实际上是让患者不断接受蜂毒中的热休克蛋白,接触异种蛋白,从而诱发人体对热休克蛋白的免疫耐受,即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起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其机制是通过蜂毒诱发机体对交叉抗原的耐受而实现的.其作用的有效成分是热休克蛋白[7]。
(6)蜂毒可抑制人体嗜中性粒细胞产生超氧阴离子。超氧阴离子对细菌有直接毒性,这可能与蜂毒的抗炎症有直接的关系[8]。
(7)以上学说有的仅是假说,尚未进行证实。目前虽然各种蜂毒、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的报导’川很多,但多偏于临床报导,实验研究很少,尤其是与临床有效药物对比更少。
查近年的中国期刊网和维普网,用蜂毒与蜂针所进行的实验对照研究不多,现将有关内容概述如下:
(l)李氏[12],用蜂针治疗佐剂性关节炎小鼠,蜂针组中期的足跺关节周径增大明显,足厚有所增加(P<0.01),但后期逐渐消退。蜂针组与造模组比,到后期(P<0.05),消肿程度明显优于造模组。说明蜂针对佐剂引起的肿胀,当机体对蜂针适应以后,就有明显的消除作用,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期,可达到消肿止痛目的。但与药物组(双氯灭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杨氏[13]进行蜂针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的形态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蜂针组、激素组(氢化可的松)大鼠的右后足、左后足的足拓周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蜂针能显着抑制A大鼠的原发(右足)和继发(左足)病变的足肿胀度(P<0.01),治疗后的足踩周径与正常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激素也能抑制AA大鼠的原发(右足)和继发(左足)病变的足肿胀度(P<0.01),但治疗后的足躁周径与正常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蜂针组抑制作用强于激素组(P<0.01);蜂针组大鼠的结节发生率明显少于模型组和激素组(P<0.01);并且,从全身状况来看,激素组的副作用大。提示蜂针治疗从大鼠,有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并优于激素治疗。
(3)杨氏[14],研究蜂针对佐剂性大鼠关节炎滑膜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蜂314针组和激素组(氢化可的松)1L-l、IL-6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而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说明RA早期I-1、1L-6的mRNA表达水平是上调的,蜂针治疗后可以抑制其转录和表达,有利于病情的缓解。
(4)高氏[15]研究蜂毒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显示蜂毒治疗组T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而健康对照组和患病对照组前后无明显差别。初步证实蜂毒能使失调的T淋巴细胞亚群恢复正常。
(5)邝氏[16]蜂针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1.蜂针对小鼠TNF一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蜂针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TNF一。均较高(P<0.05或P<0.01,有显着性差异。2.蜂针对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下降(P<0.01或P<0.05),说明模型是成功的,与模型组比较,左旋咪吐能使两器官指数升高(P<0.01)。蜂针对脾指数有明显升高作用(P<0.01),但对胸腺指数无影响(P<0.05=。
(6)邝氏[17]蜂针止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颅通定组、针刺组及蜂针各组10min内扭体时间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说明各组均能明显减少观察时间内小鼠疼痛的时间,而针刺组及蜂针各组扭体时间明显长于颅通定组,5min及15min蜂针组与针刺组镇痛力相仿,30min蜂针组镇痛力优于针刺组。各组镇痛提高率比较:颅通定组>5min蜂针组>30min蜂针组>15min蜂针组,也说明蜂针针刺对深疼痛的镇痛能力虽不及颅通定,但仍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orenZ,ShaiY.SeleetiveLysisofbaeteriabutnotmammalianeellsbydiasteromerofmelittin:structure一functionStudy.Biochemistry,1997.36:1826一1835
[2]朱伟.蜂毒素的研究进展.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2(27):212
[3]1Sainiss,PetersonJw,ChoPraAK·MelittinbindestoseeretoryPhosPholiPaseAZandinhibititsenzymatieaetivity.BioehemBioPhysResCommun,1997,238:436一442
[4]ReiterY,CiobotariuA.JonesJ,etal.ComPlementmembraneattaekcomPlex,Perform,andbaeterialexotoxinsindueeinK562cellsealeium~dePendenteross一Proteetionfromlysis.JImmunol.1995,155:2203一2210
[5]威尔金林.蜂毒治疗关节炎.中国养蜂,19%,(3):31
[6]鲍庆祥.穴位注射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72例疗效观察.钊灸临床杂志,1996(15):38
[7]邝枣园,黄玲,李万瑶.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理的假说.中国民问疗法,2001,8(9):13
[8]somerifieldSD,etal.Inflammation,1984·8(4);385
[9]YellinMJ,Winikof5FortyneMetal.LigationofCD40onlibroblastsinducesCD54(ICAM一I)andCD106(VCAM一1)uPregUlation.IL一6ProductionandProliferation[J]ukoeBiol.1994,58(11):20争一213
[10]王建华.CD40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4)
[11]邓鸣,黄胜光.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进展.中国民间杂志,204,12(1):63
[12]李万瑶,林锦泉,赖秀丽等.蜂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8):59
[13]杨顺益,刘金芝,冯淑兰等.蜂针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的形态学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8(3):218
[14]杨顺益,林军,邓金锋等.蜂针对佐剂性大鼠关节炎滑膜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针刺研究,2002,27(l):64315
[15]高连臣.蜂毒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养蜂科技,2004(3):29[l61邝枣园,李万瑶,黄玲等.蜂针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民用方法,200,8(2):48[l71邝枣园,王海侨,邱洁.蜂针一止痛作用研究.中国民间疗法,203,11(5):13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