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针疗法安全性研究的思考与决策
原标题:蜂针疗法安全性研究的思考与决策
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 李万瑶 赵斌斌 崔嵩生
来源:中国蜂业2010年第61卷第1期
蜂疗保健蜂针疗法历史悠久,在民间广泛应用,是治疗风湿病等疑难杂症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对其安全性很少有过系统研究。
一、蜂针存在的安全隐患
蜂针疗法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给患者带来恐惧心理,也给医务人员推广应用带来障碍。临床上关于蜂针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并不少见。范业忠等观察132例接受蜂疗的患者中,有28例出现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率为21.2%,而皮试阳性率仅为3.0%[1],说明蜂针皮试阳性度与过敏反应率并不成正比。温伟强等报道,40例接受蜂针治疗的未分化结缔组织病患者中,有6例出现全身皮肤微痒、荨麻疹,4例出现低热,1例有恶心、呕吐,1例头晕、心悸,不良反应出现率占治疗总人数的30%[2];蜂针加补肾活血方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43例中出现全身皮肤微痒、荨麻疹5例,出现低热3例,恶心、呕吐1例,头晕、心悸1例,不良反应出现率占治疗总人数的23.26%[3]。应振华报道,治疗的38例患者中主要副作用有恶心、头晕、乏力、皮肤瘙痒、肝功能异常、白细胞下降等,所有副反应出现率为26.3%[4]。李万瑶研究报道,采用逐日增加2只蜂连续或隔日蜂针治疗165例患者,过敏反应发热者占99.4%[5]。李万山研究采用隔日1次针、蜂针前10次1~2只小剂量运用点刺或散刺的方法治疗疾病,发热率仅为17%[6]。但无论哪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发热反应。张立作报道,对322例蜂针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统计,其中有2例呈轻血管神经性休克,泛发性荨麻疹,胸部闷痛,动脉血压降低;9例在过敏试验中仅见荨麻疹或感头昏,或舌尖发麻,或感恶心,无全身障碍;有1例患者,开始对蜂螫治疗耐受性良好,在第二个疗程时,仅螫了1只蜜蜂便出现了过敏性休克的现象[7]。故蜂针疗法的毒副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综上所述,在蜂针治疗过程中,过敏反应经常发生,有轻有重,有的甚至防不胜防。有的过敏体质人群容易发生过敏反应;有的人表面对蜂毒有耐受性,可是在某次蜂螫治疗过程中又出乎意料地发生过敏反应,有时这些反应会更危险。蜂毒成分非常复杂,含有不少致痛、致敏等物质,用蜂针刺入人体时,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休克,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这些过敏反应的发生,给患者带来恐惧心理,使不少患者不得不停止蜂针治疗,阻碍了蜂针疗法的广泛应用。
二、蜂针治疗疾病的局限性
经临床研究报道,蜂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头痛、肢体麻木、面神经麻痹、神经性疼痛等)、运动系统疾病(如风湿、类风湿、肩周炎、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等)和心血管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的治疗都有较好的效果,尤其对风湿病的治疗最为广泛。另外蜂针疗法还具有抗辐射、抗癌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虽然蜂针治疗对不少患有疑难疾病的患者是一个福音,但是,蜂针治疗也不能包治百病,即使是同一种疾病也不是在每个人身上都能成功,确实有一定的局限性。
同一种疾病,蜂针治疗的效果也不相同,如蜂针治疗高血压,有的可迅速降压,但有的却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蜂针治疗风湿病也有久治不愈的情况。疾病尚有自愈的情况,如周围性面瘫、肩周炎、腰脊间盘突出等,不使用蜂针治疗也会有好转的可能。所以,既要考虑到蜂针有效性,又要充分认识到蜂针的安全性,如蜂针治疗类风湿有效,但患者有严重心脏病时,蜂针治疗就要慎之又慎了。
是否会出现有的疾病越用蜂针治疗越严重,也是值得探讨的。虽然目前尚未见这一方面的临床报道,但是并不代表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尤其是有脏器衰竭的患者。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观察探讨的。因此,要认识到,并不是任何疾病用蜂针治疗都是有好处的,需要充分认识其有效的适应症。
三、蜂针疗法推广的难度
蜂针疗法值得推广应用,但进一步推广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医生对此疗法知之甚少;有的医生不了解蜂针,认为是旁门左道,对它嗤之以鼻;有的医生因为难以找到蜜蜂而无法开展蜂疗;有的医生因为不了解蜂针特性,一旦有人有过敏反应,就片面地认为此法不良反应太大,不宜使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蜂针疗法的推广。
有不少民间养蜂爱好者也应用蜂针对患者进行治疗。但由于其中不少对蜂毒的认识,缺乏对疾病的了解,缺乏对不良反应的研究,加之又无卫生管理部门的允许,只能在家搞些不正规、凭经验、靠自学得来的知识进行蜂针治疗。由于蜂针本身的良好效应,所以也可以保证一定的蜂针病人来源。然而,由于养蜂者的蜜蜂来源有保障,加上他们平时常被蜜蜂螫刺,认为大剂量蜂针并无大碍,所以进行治疗时蜂针往往越用越多,觉得多才有速效。养蜂员毕竟不是医生,他们对疾病的判断,对患者体质的观察、预后估计等认识不足,这样就导致蜂针治疗时不良反应的频繁出现,久而久之,让人们觉得蜂针是一种不安全的治疗方法产生了恐惧心理。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对养蜂人员(包括初期从事蜂针治疗的医疗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蜂针治疗的隐患,重视蜂针治疗的安全性,尤其是要求严格控制蜂针的用量,让他们了解蜂针不良反应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从而降低安全隐患。对医生要进行大力宣传蜂疗的有效性,通过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让他们了解蜂疗,热爱蜂疗,使用蜂疗。同时要鼓励医生和养蜂者的结合,使蜂针疗法发扬光大。台湾地区就有由台湾省蜂针研究会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的推广蜂针疗法的培训项目,对医生和养蜂爱好者进行培训,讲授蜂针医术理论与注意事项,以保证蜂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8]。
四、蜂针治疗规范化研究的必要性
任何疗法的使用都要在安全的基础上追求疗效,如果不能保障安全,那么就不能应用该法,蜂针疗法也不例外。由于蜂针治疗病种多样,治疗的方法很多,使用该法治病的人也很杂乱,其安全性与许多方面有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下列问题进行研究———不同蜂种对机体引起的不同反应;蜂针治疗适应性;剂量选择的合理性,人体与疾病等因素相关的蜂针量的最大耐受量;蜂针治疗过敏反应的表现特征与规律性;蜂针治疗疾病的疗程、合适的间隔时间;各种药物对蜂针治疗的患者体质的影响;对蜂针疗效的观察;适应症与禁忌证等等。
在蜂针安全性的研究中,还要注意大样本量的研究,要与世界先进的科研方法接轨,按循证医学的方式进行蜂针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要用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观察性研究,并对常用的安全指标进行观察,如血液、尿液、大便三大常规,对心、肝、肾等脏器是否有损伤等。此外,要确定蜂针的有效性、安全性,除了观察短期疗效外,还要对病人进行追踪观察,随访其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优劣等,这些都是亟待进行的研究。只有进行规范化研究,才能扩大蜂针疗法的使用,使其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世界的公认。
总之,我们在应用蜂针疗法时不能夸大其效果,它有一定的适应症,并不是包治百病。同时,也不能因为蜂针存在安全性问题,畏首畏尾,刻意减少蜂针量而影响蜂针治疗的效果。只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应用好蜂针,掌握蜂针的治疗规律和控制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相信蜂针是安全的,蜂针疗法的前景将是美好的。
参考文献:
[1]范业忠,姜延明,罗铁阳.蜂针治疗中变态反应的观察.中国疗养医学,1994,3(1):31-33
[2]温伟强,黄胜光,王荣蓉.蜂针治疗未分化结缔组织病40例.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0(3):221-223
[3]温伟强,黎德育,朱辉军.蜂针加补肾活血方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43例.北京中医杂志,2003,22(3):13-14
[4]应振华.蜂毒注射液合氨甲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8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1):27-28
[5]李万瑶,邓金锋,赖先娥等.蜂针疗法过敏反应观察.蜜蜂杂志,1995,(7):3-5
[6]李万山,李万瑶,周颖芳等.蜂针刺激后发热的规律和防治浅折.江苏中医药,2009,41(8):54
[7]张立作.蜂针治疗的毒副作用.中国养蜂,2004,55(6):28
[8]苏英奇.人体蜂针之安全关键.养蜂科技,2002,5:29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