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针治疗用量的思考
原标题:蜂针治疗用量的思考
作者:万赖思琪李万瑶(广州中医药大学)
来源:《中国蜂业》 2012年31期
蜂针因其简便、效果好,廉价的特点在民间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特别是蜂针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有的患者因为疼痛而认为蜂针量越多越好,更有甚者针至昏迷认为是效果显著。蜂针治疗缺乏规范操作和量的控制。有报道一次蛰刺10余只,而有报道一次蛰刺百余只,疗效均佳,蜂刺数量的增加也有逐个递增、倍增等不同。间隔日期有隔日针、三日针、每周一次等差异,疗程间隔时间等也至今未有一般的规律总结。
一、临床应用情况
临床上,用于痹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骨关节炎等治疗,一般每次蜂针数量控制在30针左右,少量的蜂针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
如谢氏[1]用蜂针治疗不同证型的痹证,一般用蜂3~10只/次,每周至少接受蜂针治疗2次,10次为一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所有患者近期控制率在9.2%,显效占15.4%,有效66.2%,总有效率为90.8%。提示,少量的蜂针对于不同证型痹证普遍有效。黄氏[2]用蜂针蛰刺痹证患者阿是穴或循经远部取穴,进行随机对照研究,两组均从第一次用蜂1只开始,逐渐增至病人适应,一般用蜂2~10只/次,最多一次15只,每周3次,治疗1个月。观察了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关节数、关节疼痛度、关节压痛度、关节肿胀度、晨僵时间、关节功能指数及整体功能指数等指标,两组均有明显改善。刘氏[3]用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蜂针组在服用西药的基础上每次施针不超过15只,隔日1次,治疗3个月。但是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美洛昔康及甲氨蝶呤的用量、病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西药组。曾氏[4]等联合热敏灸和蜂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每人施针3~10只,每日1次,为连续10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3~5天,再进行下一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治疗组54例患者疼痛均改善,畸形没有明显继续加重,总有效率为74.07%,由于对照组(传统针灸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李氏[5]等用蜂针治疗膝骨关节炎,过敏期后,常取梁丘、血海、鹤顶、内外膝眼、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委中、阴谷、委阳、曲泉等穴,再配合阿是穴,一般一次6~10只蜂,每日1次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再配合适量的口服氨基葡萄糖和膝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有效率为100%。
但是,也有些报道[6]指出,有些医者为了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秉承“剂量到位”“蜂到病除”的理念使用大剂量蜂针蛰刺。其用蜂量达100~200只/次。确实收到较好的疗效,但这种方法存在高风险性。
二、蜂毒成分对人体的影响
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新鲜蜂毒含水分80~88%,干物质中蛋白质占75%,灰分占3.67%,含有钙、镁、铜、钾、钠、硫、磷、氯等微量元素。研究分析证明,蜂毒主要含有多肽类、氨基酸、酶类、生物胺、碳水化合物、脂类和其他化合物[7]。其中,蜂毒肽是目前人类已知最强的抗菌消炎活性物质之一,它能结合到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细胞膜上,裂解各种类型的细胞和脂质体。蜂毒肽强烈抑制20余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抗炎活性是近氢化可的松的100倍之多,同时具有类激素样的作用,但无激素的不良反应;镇痛强度是吗啡的40%,且镇痛持续时间较长,但无水杨酸类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和甾体类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对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是吲哚镁辛的70倍;同时还具有治疗关节炎、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抗电离辐射以及免疫调节的功能;对肿瘤细胞如淋巴瘤和肉瘤等具有强烈的细胞毒素作用[8]。通过抑制HIVⅠLTR的调节作用而抑制细胞内Gag抗原结构蛋白和mRNA合成,抑制病毒复制,能改变受HIV感染的T淋巴细胞功能,抑制HIV复制。
蜂针、蜂毒的使用量在机体可接受的范围内其便是人类的福祉,如果超过了量,则会引起中毒反应,正所谓“适量是药,过量为毒”。蜂毒的成分众多,作用复杂,临床上有致过敏性肺水肿,蜂毒疗法应用中不同种类的蜂所含的毒量及成分都不尽相同。一只意大利成蜂(APismellifera)的带毒量约为 0.15mg(干毒量 ),中度中毒致死量约为 3.smg/kg,由此推算出,一个体重约为 70kg的成人被 1750只蜂蜇后的致死的风险约为 50%,而实际用于治疗的量通常是一只或数只蜜蜂的含毒量[9]。虽然治疗量和致死量差别甚大,但天然状态的蜂毒是一种药理和生化活性都很高的复杂混合物,蜂针后人体的反应因人而异,也因蜇刺部位、接受的蜂毒量、个人的敏感性和健康状况等有差异,可表现为皮肤局部性肿胀、发红、发痒等局部反应,也有产生全身性的红疹,并有气喘、恶心、呕吐、腹痛和昏晕等系统反应,严重的可产生呼吸困难、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蜂毒是向神经性的,在大脑网状组织上具有阻滞作用和溶胆碱活性,并能改变皮层的生物电活性,尤其是蜂毒肽对 N-胆碱受体有选择性阻滞作用,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内兴奋传导阻滞,并表现出中枢性烟碱型胆碱受体阻滞作用;蜂毒肽还能抑制周围神经冲动传导。蜂毒有明显的降血压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小剂量能使实验动物离体心脏产生兴奋,大剂量则抑制心脏功能。体内外实验证明,蜂毒能促进细胞组胺的释放 [10]。蜂毒中释放组胺的成分有 melittin、PLA、MCD -多肽。徐氏报道,其中 PLA2可以使麻醉大鼠和猫的血压快速而明显下降,降压主要与组胺扩张血管作用有关。其实验用 PLA2有效剂量为 0.1mg/kg,仅为全蜂毒有效剂量的 1/10。提示合用组胺受体阻断剂可明显减弱 PLA2的降压作用。大剂量使用蜂针治疗,使得蜂毒进入机体过多,造成血压下降,出现头晕,甚至休克。蜂毒具有溶血和抗凝血作用,治疗剂量时极少引起溶血反应;但较大剂量使血液凝固时间明显延长;蜂毒直至稀释为 1/10000时,其溶血作用才消失[11]。在消化系统蜂毒主要是对肝脏损伤,其原因尚不十分明确,有学者认为毒素及其代谢物沉积在肝小叶中央区引起局部坏死 [12],蜂毒可引起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明显升高,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蜂毒对泌尿系统的损害,主要引起血尿、蛋白尿、急性肾功能不全,血管内溶血及横纹肌溶解导致的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所形成的色素管型是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主要原因。蜂毒亦可直接损伤肾小管。有学者[13]对蜂毒中毒死亡的患者尸检发现,死于蜂毒中毒的患者的大脑水肿,脑膜及脑沟内血管扩张瘀血、红细胞瘀滞,神经细胞中央性或周边性 Nissl小体溶解。两肺水肿、出血,肺实质内血管扩张瘀血,大部分肺泡腔内充满红细胞伴透明膜形成,实质内有多发散在的点片状出血。心内膜下点、片状出血,心脏静脉瘀血,心肌部分纤维断裂,间质瘀血。肝窦瘀血、水肿,肝细胞轻度脂肪变性、肿胀。胃肠粘膜层及粘膜下出血、水肿。胰腺间质有多发散在的点状出血。肾组织瘀血,间质水肿,肾小管上皮浊肿坏死,管内充满血红蛋白等管型,间质有灶性炎细胞浸润,脸颊肿胀区组织坏死及急性炎症改变。
因此,掌握好蜂针的量是蜂针疗法的关键所在。每次蜂针的只数、间隔时间、疗程等因为个体的差异、疾病的不同而不同,想要探明适合绝大多数患者的剂量,既使疾病得到控制,又把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就需要大量的临床实验和观察。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只有将蜂针治疗规范化,才能更好的推广蜂针治疗,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谢素君 .蜂针治疗不同证型痹证的临床研究 [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2]黄婉仪 .蜂针阿是穴与远部取穴治疗痹证的临床对照研究 [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3]刘喜德,张金禄,郑汉光等 .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J].针刺研究,2008,6(33): 197-200.
[4]曾晓智,彭庆.热敏灸配合蜂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J].中国医药导报,2012,1(9): 98-99.
[5]李万山,涂成文,李万瑶.膝骨性关节炎的蜂针治疗 [J].中国蜂业,2007,58(9): 29-30.
[6]李全良 .蜂疗在治疗类风湿中的难点小结 [A].首届全国中医蜂疗临床技术推广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
[7]李万瑶《.蜜蜂与人类健康》[M].中医古籍出版社 2010.6.
[8] Li C, Huang PT,. A new generation of antibiotic: The advance on investigation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J].World Notes on Antibiotics, 200425(3): 109-112.
[9] Schumacher MJ, Tveten MS, Egen NB. Rate and qiuantity of deliv-ery of venom from honeybee stings. Al lergy [J]. Immunology, 1994,93:831-835
[10]刘红云,童富淡 .蜂毒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J].中药材, 2003,26(6): 456-458.
[11]徐彭.蜂毒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观察 [J].中草药 ,1996,27(9)∶ 542.
[12]刘克英 ,刘勇 .蜂蜇伤中毒 12例临床分析 [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 3(10): 1 064.
[13]刘池玮 ,许卓越 .被毒蜂蜇伤中毒死亡 1例分析 [J].中国医学研究杂志,2005,4:120.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