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针疗法治疗前列腺癌典型病例分析
原标题:蜂针疗法治疗各期前列腺癌190例的典型病例分析
作者:吕立国,成永明,吴巧玲,孙洪福,陈志强,白遵光,王昭辉,代睿欣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山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
前列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第二的男性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男性,发病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常伴骨转移骨痛。内分泌治疗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经过中位时间14~30月后,几乎都会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中位生存期小于20个月[1]。如何延缓晚期前列腺癌进展为CRPC、如何延长CRPC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是世界范围内的治疗难点。10余年来,我们对前列腺癌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2],提出扶正抑瘤法治疗前列腺癌,并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挖掘中医传统疗法,开展蜂针疗法治疗各期前列腺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3-6]。
蜂针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具有针、药、灸的三重作用。蜂针针刺,局部充血红肿,皮温升高,具有温灸效应,可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蜂针液三分之二以上是挥发性成分,至少有13种可用气相层析分离,证实在温经通络、扶阳散寒方面有独特功效[7]。蜂针液的主要成分是蜂毒肽,实验研究[8-9]证实,蜂毒肽具有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应用蜂针疗法治疗前列腺癌,扶正祛邪兼顾,符合“扶正抑瘤法”治疗前列腺癌的总的治疗原则。蜂针疗法可以改善各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缓、控制、逆转TPSA进展,防治骨转移、淋巴结转移。现将蜂针治疗各期前列腺癌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1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蜂针疗法温阳固摄,协助恢复控尿功能。
伍**,70岁,门诊号:6004****。
病情简介:2009年8月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2009年9月9日拔除尿管,小便控制差,站立时小便即溢出,平卧时夜间遗尿2-3次。应用成人纸尿片。诊断:尿失禁(前列腺癌根治术后)。
治疗方案:蜂针疗法,气海、关元、曲骨、会阴等穴位;中药以温阳,固肾,缩尿,益气为法每日煎剂内服,艾灸气海、关元;配合电刺激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每日1次。
疗效:2009年09月21日站立时可控制小便。10月14日白天小便1/3小便控制,站立时可控制小便。11月10日夜间小便可控制,行走时小便可控制。11月17日小便控制好转八成,咳嗽喷嚏时偶小便流出。继续同法善后,尿失禁治愈,排尿正常。
分析:蜂针疗法具有温阳作用,通过针刺督脉、任脉穴位,协助温扶阳气,固摄小便,且蜂毒液通过局部淋巴、静脉吸收入血,调节人体免疫,具有扶正作用。
2 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蜂针疗法止痛作用明显。
马*, 46岁,门诊号:6119****。
病情简介:2007年11月确诊前列腺癌,Gleason4+4=8分,ECT提示全身多发骨转移。确诊后LHRH-a+氟他胺内分泌治疗,核素治疗1次。2008年7月18日TPSA最低1.21ng/ml。之后因个人因素内分泌治疗间断,2009年5月6日TPSA36.52ng/ml。2009年5月12日ECT:额骨、右耻骨、坐骨、右股骨近端代谢异常活跃,恶性肿瘤多发骨转移。就诊时右侧臀部隐痛,右足底隐痛。
治疗方案:蜂针疗法,每周1次,初次2针,逐渐加量至每次8-11针。
疗效:第2次蜂针后,右侧臀部隐痛消失,右足底隐痛消失。第3次蜂针后,右足第1、2、3趾隐痛消失。
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导致的骨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蜂针疗法具有温通阳气的功效,结合蜂针疗法的机理,应用蜂针疗法止痛,临床疗效明确,100余例患者的临床观察,不论是激素依赖期还是去势抵抗期,都具有明确的止痛效果,但骨转移压缩性骨折骨痛患者,蜂针不能有效止痛。
3 蜂针疗法具有扶正祛邪双重作用,前列腺癌骨转移放疗后应用可减毒增效。
温**,70岁,门诊号:0048****。CRPC多发骨转移放疗术后,蜂针+中药,扶正为主,TPSA大幅下降。
病情简介:2008年12月1日诊断为前列腺癌(T4N1M1),Gleason评分3+3=6分,PET-CT提示全身多发骨转移,双肺转移,淋巴结转移,右侧肛提肌受侵。行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2009年11月TPSA最低下降到0.13ng/ml。之后逐渐升高,2011年11月22日TPSA27.13ng/ml,诊断为HRPC。2012年4月6日至2012年5月21日行全身多靶点螺旋断层放疗(拓拇刀),同时口服甲地孕酮,2012年5月28日TPSA81.16ng/ml,放疗后整体状况大幅下降,颜面黧黑,头发稀疏,神疲乏力,苍老舌,黄燥苔,脉弦。
治疗方案:蜂针+中药,扶正为主。蜂针疗法:2012年6月1日开始,腰背部俞穴等共22针,留针之后逐渐加量至单次28针、34针、37针,留针,每周1次,疗程至2012年9月20日。中药:扶正为主,包括人参煎剂及中成药大补元气。
疗效:(1)症状方面,7天后苍老舌变红润,黄燥苔渐退,苔白腻;面色黧黑逐渐红润,1月后头发渐生。(2)TPSA见下表:
日期 TPSA(ng/ml) 日期 TPSA(ng/ml) 日期 TPSA(ng/ml)
05-28 81.16 2012-07-13 12.49 2012-09-12 3.98
06-27 28.29 08-14 3.87
分析:放疗耗气血伤阴,人体正气遭受重创。放疗伤及骨髓,气血生化乏源,放疗术后总的治疗原则是扶正为主,大补气血,阴阳并补。蜂针疗法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扶正作用;另一方面,蜂毒肽经淋巴管、静脉吸收入血后可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具有祛邪作用。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是前列腺癌的理想治疗方法。
4蜂针疗法可防治前列腺癌骨转移。
刘**,男,75岁,门诊号:0061****。2012-11-23初诊。
病史:2012-07-25前列腺穿刺:前列腺癌,Gleason3+3=6分,ECT:全身骨转移(左侧坐骨、T12、L3、右侧第7、9肋椎关节)。2012-07-17TPSA141.7,2012-10-31TPSA0.805,2012-10-12睾丸切除术,口服康士德内分泌治疗,2013年8月9日TPSA0.069(最低),然后逐渐升高。
2012-11-23开始蜂针疗法,每周1-2次,蜂针量逐渐增加至30针。蜂针部位:督脉、耻骨区、阴茎根部等部位。冬季停蜂针疗法。2016年3月5日TPSA11ng/ml,全身骨ECT检查:左侧第9胸肋关节、左侧坐骨、左足代谢异常,考虑转移。
分析:患者蜂针治疗后,在病情进展的情况下,蜂针疗法部位的局部骨转移灶消失,由此推测,蜂针疗法在治疗及预防前列腺癌骨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5蜂针疗法可治疗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
董**,男,70岁,门诊号:6354****。2013年10月17日就诊。
病史:2010年2月前列腺穿刺:前列腺腺癌,Gleason5+4=9分,服用氟他胺治疗。2010-04-08行开放式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康世德+诺雷得治疗,TPSA0.003。2011年7月TPSA逐渐升高,2011年11月ECT:第2、3颈椎骨转移,行放疗。2012年5月MR:髂血管旁淋巴结肿大,多西他赛化疗3次,TPSA下降到3.22,天津肿瘤医院行盆腔转移灶冷冻治疗+介入治疗。就诊时症状:纳差,大便烂,舌老,苔燥,脉细。
2013年10月17日开始蜂针疗法,蜂针部位:督脉、双侧腹股沟、会阴等部位,每次蜂针量数十针。配合蜂针疗法坚持数月后,病情进展延缓,复查MR,髂血管旁肿大淋巴结消失。
分析:蜂毒肽主要通过淋巴管、静脉壁吸收。腹股沟部位淋巴结丰富,通过蜂针腹股沟部位,蜂毒肽通过淋巴管吸收后回流至髂血管旁淋巴结,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6 间歇内分泌治疗期间,单纯蜂针+中药控制病情进展,TPSA下降。
李**,72岁,门诊号:6019****。
病情简介:2010年10月27前列腺穿刺,确诊前列腺腺癌(T2cN0M0),Gleason2+3=5分。间歇内分泌治疗,方案:诺雷德+康士德。2011-05-30TPSA0.02ng/ml,停内分泌治疗,采用中药辨证治疗。
治疗方案:蜂针疗法+中药辨证煎剂。2011年09月13日开始蜂针疗法,首次蜂针曲骨、阴茎根部共2针,9月21日2针,9月27日4针,10月4日4针。10月19日、27日蜂针加量至6针。2012年1月17日蜂针继续加量至13针,1月31日11针,2月8日14针,2月15日15针,期间共蜂针10次。
疗效:2011年10月14日TPSA2.27ng/ml,11月14日TPSA2.68ng/ml,2012年2月17日TPSA2.34ng/ml。
分析:蜂针疗法的治疗量需要个体化差异下的循序渐进,初始蜂针量、次数少,不能控制病情进展,因此到11月14日TPSA未能控制,继续加量至10针以上后,TPSA方有下降。蜂针疗法治疗肿瘤的疗效具有剂量依赖性,部分学者观点认为,蜂针治疗癌症,在病人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可不断加量,国内有人每次用200针以上。根据前列腺癌患者对蜂针的耐受性及敏感性的个体化差异选择适合的治疗量。
7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蜂针+中药+LHRH-a抑制剂+抗雄激素药物互换治疗,逆转病情进展。
谢**,65岁,门诊号:0040****。
病情简介:2009年4月诊断为前列腺癌全身骨转移,治疗方案:康士德+诺雷德。2010年5月TPSA最低下降至0.1ng/ml,之后逐渐升高,2010年10月TPSA0.443ng/ml。
治疗方案及病情变化:内分泌治疗+中药治疗。2010年12月4日TPSA0.57ng/ml。考虑转为AIPC,抗雄激素药物换为福至尔。2010年12月21日开始蜂针疗法。2011年1月24日复查TPSA0.06ng/ml,之后蜂针逐渐加量,2011年8月2日蜂针加量到13针,2011年9月3日TPSA0.01ng/ml。之后蜂针维持在15-20针,中药间断服用,2012年2月4日TPSA0.00。之后福至尔逐渐减量为0.25g,q3d。2012年11月19日TPSA0.003 ng/ml。考虑病情稳定,停蜂针1个月。2012年12月26日复查TPSA0.01ng/ml,考虑病情进展,2012年12月29日继续蜂针,每次20针。2013年2月1日TPSA<0.003ng/ml,睾酮2.19nmol/L,。截止目前,仍门诊随诊治疗,TPSA<0.003ng/ml。
分析:(1)初始的小剂量蜂针未能控制TPSA,待加量到15-20针后,可在福至尔3天1片的剂量下,将TPSA控制在0.003ng/ml以下,停蜂针,仅服用福至尔,TPSA升高,加用蜂针后TPSA下降,也证实了蜂针疗法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2)CRPC初期,TPSA处于较低水平,此时应用蜂针疗法,疗效明显。
8 CRPC初期,蜂针+中药+LHRH-a抑制剂治疗逆转病情进展,TPSA大幅下降。
**,66岁,门诊号:6297****。
病情简介:2011年8月TPSA>100ng/ml,确诊为前列腺癌全身多发骨转移(骶骨、髋骨、股骨)。肺、肝部无转移,盆腔淋巴结无转移。治疗方案:诺雷德+康士德+唑来磷酸。2012年5月16日TPSA1.312ng/ml(最低),之后逐渐升高,2012年9月5日TPSA4.913ng/ml,当地医院诊断为CRPC,治疗方案停康士得。2012年9月26日TPSA5.308 ng/ml,10月15日TPSA6.871ng/ml。考虑治疗失效,广东省中医院就诊。
治疗方案:蜂针每周2次,中药每日1剂,诺雷德28天1次。2012年10月25日蜂针腰骶部4针,逐渐加量至11月13日20针并留针,12月14日、18日腰骶部20针留针,会阴3针。
疗效:2012年11月19日复查TPSA5.20ng/ml,睾酮0.27nmol/L。2012年12月18日TPSA1.53ng/ml,睾酮0.00。
分析:本例患者停康士得6周期间,TPSA仍进展,结合病史,诊断为CRPC,属于HRPC初期。本例患者依从性强,蜂针治疗剂量及疗程充分,且配合中药,保证了临床疗效。相对于现代医学的CRPC化疗或放疗方案,蜂针+中药+LHRH-a抑制剂的治疗方案无放化疗的副作用,临床疗效明显,体现了中医药在晚期前列腺癌治疗领域的独特疗效以及简便廉验的优势。
9 CRPC晚期多发骨转移、肝肺转移,蜂针+中药+DC-CIK,逆转病情进展。
平**,74岁,门诊号:6297****。
病情简介:2011年4月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Gleason评分5+4=9分,治疗方案:内分泌治疗+择泰。2011年6-7月外院行前列腺冷冻治疗+泰索帝髂动脉灌注局部化疗1次+加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1个疗程,2011年8月29日TPSA0.58ng/ml(最低值),之后逐渐升高,期间康士德每天3粒不能控制TPSA进展。2012年1月行睾丸切除术,TPSA仍继续升高,2012年3月21日TPSA34.27ng/ml。2012年4月10日CT:前列腺癌去势术后,多发成骨性转移,肝脏多发转移瘤,左下肺转移瘤。诊断:前列腺癌(HRPC期),多发骨转移,肝、肺转移。
治疗方案:初诊后开始蜂针疗法+中药辨证用药,蜂针逐渐加量至每次25针,每周3次。2012年4月第1次DC-CIK免疫治疗,6月第2次,2013年1月第7次,之后每月1次至TPSA下降至0.01ng/ml,逐渐延长治疗间期,2014年2月26日复查,TPSA维持在0.01ng/ml。
疗效:TPSA变化情况如下:
日期 TPSA(ng/ml) 日期 TPSA(ng/ml) 日期 TPSA(ng/ml)
2012-03-21 34.27 2012-06-05 5.66 2012-12-03 0.04
04-09 45.64 07-02 0.23 2013-01-11 0.03
04-16 42.49 08-13 0.08 01-22 0.024
05-02 42.03 10-05 0.07 2014-02-26 0.01
05-24 17.97 10-30 0.06
分析:患者就诊时无特殊不适,因此TPSA成为主要的疗效观察指标。3月27日初诊蜂针+中药,初期并不能有效控制TPSA进展,待蜂针疗法达到治疗量,配合DC-CIK,TPSA迅速下降。而当地有仅做DC-CIK的病例,并不能控制TPSA进展,从侧面也提供了蜂针疗法临床疗效的证据。另一例广东CRPC患者(门诊号0048****)行蜂针疗法+中药+CIK(3个疗程)也可以迅速降低TPSA。
讨论
综上所述,蜂针疗法在各期前列腺癌的治疗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符合前列腺癌“扶正抑瘤”的治疗原则。蜂针疗法属于中医针灸学范畴,要取得临床良效,同样需要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指导。
穴位选择方面,依据主要有三点。(1)阿是穴,即主要的疼痛部位取穴,主要治疗疼痛。(2)督脉诸穴。督脉循行于背部,背为阳,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阳脉之都纲”,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蜂针疗法温通阳气,留针后局部温热刺激可达到温灸的效果。“阳化气,阴成形”,蜂针督脉温通阳气,符合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阳气亏虚”的病机。局部转移灶辨证为“阴寒瘀毒”积聚,蜂针督脉恰可治疗骨转移灶的阴寒瘀毒,符合前列腺癌局部辨证的观点。结合现代医学,前列腺癌多并发脊椎转移,蜂针督脉,蜂毒肽局部吸收后对前列腺癌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3)遵循陈志强教授提倡的“现代中医”理论[4],结合医学解剖取穴。蜂针液主要依靠淋巴管、静脉吸收,根据解剖学前列腺的血流分布,前列腺静脉丛接受阴茎背深静脉回流,并有交通支与膀胱静脉丛吻合。选取阴茎根部等部位蜂针,可促进蜂针液吸收并达到前列腺病灶。前列腺癌易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选取双侧腹股沟处穴位,可以直接治疗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也可以促进蜂毒液通过淋巴管吸收,发挥蜂针疗法的治疗作用。
临床操作方面,蜂针疗法的治疗量需要遵循个体化差异下的循序渐进原则,根据个体对蜂针的耐受性及敏感性的差异决定每次蜂针量。蜂毒吸收后可引起过敏反应,初次蜂针1-2针,并迅速拔针,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每周1-2次,待病人耐受后,逐渐加大蜂针量。蜂针疗法治疗肿瘤的疗效具有剂量依赖性,临床观察,每次20针以上的治疗量,方可取得明显的疗效。部分学者认为,蜂针治疗癌症,在病人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可不断加量,目前,有前列腺癌患者每次蜂针量110针,每天1次,除蜂针部位疼痛外,未出现不良反应。笔者认为,蜂针疗法至少每周2次,病情较重者,可隔天或每天蜂疗。
蜂针疗法的介入时机方面,笔者认为,在前列腺癌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应用蜂针疗法,尽早、足量应用是取得疗效的关键。临床观察,内分泌治疗期,蜂针疗法可以降低TPSA;间歇内分泌治疗的间歇期,蜂针疗法可以降低TPSA;CRPC期,TPSA处于较低水平时,蜂针疗法可以延缓TPSA升高速度甚至降低TPSA并维持在最低值;TPSA较高时,蜂针疗法与免疫疗法、中药等在控制进展方面有协同作用。
尽管在前列腺癌发展的各个阶段,蜂针疗法都可以发挥作用,但蜂针疗法并非对所有病人都能达到临床疗效,部分病例虽然延缓了TPSA进展,延长了TPSA倍增时间,但未能逆转病情进展趋势。临床部分病例初始蜂针疗法逆转了TPSA进展并大幅下降,但停用蜂针后TPSA反弹,再次蜂针疗法疗效不满意,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中医蜂针疗法对各期前列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是扶正抑瘤法治疗前列腺癌原则下的中医传统疗法的拓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那彦群,叶章群,孙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4.
[2]吕立国,古炽明,王昭辉,等.陈志强教授对晚期前列腺癌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J].新中医,2007,39(2):78-79.
[3]吕立国,代睿欣,王昭辉,等.陈志强教授扶正抑瘤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临床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7,39(5):91-92.
[4]吕立国,陈志强,王树声,等.中西医结合扶正抑瘤法治疗前列腺癌142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8,40(1):26-27.
[5]王昭辉,吕立国,白遵光,等.陈志强教授温阳法治疗老年男性前列癌骨转移的学术思想介绍[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0):406-407.
[6]吕立国,陈志强,吴巧玲,等.中医蜂针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J].新中医,2014,46(12):254-255.
[7]李万瑶.蜂针疗法[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6.
[8]吕立国,白遵光,张娴,吴巧玲,等.蜂毒肽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诱导的影响[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4,28(9):13-16.
[9]吕立国,张娴,吴巧玲,等.蜂毒注射液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13(3):3-6.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未知 ( 编辑:YH0822)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