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蜂针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
原标题:岭南无痛蜂针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崔威,成永明,王彬
来源:江门五邑中医院
[摘要]目的:通过与美色拉嗪缓释颗粒作对比,评价岭南无痛蜂针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对照组49例,治疗组进行蜂针治疗,对照组予美色拉嗪缓释颗粒口服。结果:97例患者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岭南无痛蜂疗法组治疗慢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优于药物对照组。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患者常有腹痛、大便稀溏不成形甚至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近年来,慢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给病人带来的不仅是身体和精神伤害,同时由于疾病的痛苦处处影响着生活质量。笔者自2013年以来运用岭南无痛蜂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十分满意,而且不良反应少,费用低廉,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入选的97例患者均为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治未病科及消化科就诊的患者。治疗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67岁;病程最短者2年,最长者21年半。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者68岁;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23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如表1
表1 基线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年龄 病程 性别
N ()岁 ()年 男 女
治疗组 48 49.62±10.65 12.95±7.62 23 25
对照组 49 51.03±9.25 11.78±8.84 26 23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2010年中国中西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指南(草案)》[1],具备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联合肠镜检查,便可确定本病。
中医辨证分型根据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2.1 肝气郁滞:腹痛肠鸣泄泻,每因情志不畅而发,泻后痛缓。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1.2.2 脾气亏虚: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伴有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1.2.3 肾阳亏虚:晨起泄泻,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脐腹冷痛,喜暖,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1.3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结肠炎的西医辨证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年龄20岁~70岁;
无严重的身体疾患,如严重的心脑血管病等;病程在4周以上;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诊断、纳入标准;蜂毒皮试阳性者或蜂毒过敏原检测阳性者;妊娠与孕妇者;合并有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主穴:天枢、足三里、太白、结肠止泻点(经验穴)
配穴:肝气郁滞型加太冲穴,脾气亏虚加脾俞穴,肾阳亏虚加肾俞穴
操作:治疗时,首诊患者,先选一侧足三里穴蜂疗(同时作为皮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上述方法将蜂针刺入穴位,即点即出,蜂针在患者皮肤停留时间不超过3秒钟。蜂量为每个穴位一只蜜蜂,每周治疗3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共4周。注意上述穴位均单侧取穴,两侧穴位交替蜂疗。(体质敏感者,蜂疗前必须试针)随访半年。
2.2对照组
对照组予美色拉嗪缓释颗粒(上海爱的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100063)口服,500mg/次,3次/日,连续服用4周。治疗期间不合并其他治疗。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的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颁布·北京·2002)。
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70%且<95%),
有效:主要症状和体征减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且<70%),
无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
3.2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所有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
3.3 治疗结果
3.3.1症状总评分变化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评分变化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后差值△d P
治疗组 48 23.68±3.65 5.38±4.40 18.30±2.75 0.02
对照组 49 22.50±3.21 10.54±6.34 11.96±3.24
注:p为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总积分差值的组间对比
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总积分差值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组别 人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P
例 % 例 % 例 % 例 % %
治疗组 48 12 25 20 41.67 14 29.17 2 4.16 95.84 0.018
对照组 49 4 8.16 16 32.65 22 44.90 7 14.29 85.71
注:P为两组治疗后疗效经秩和检验的组间比较
治疗组痊愈率为25%,对照组痊愈率为8.16%,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4%和85.71%。两组总体疗效经秩和检验,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8<0.05)。治疗组平均秩次23.35低于对照组的平均秩次39.56,表明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31岁,公司职员。初诊日期:2015年4月1日。主诉:反复腹痛、腹泻2年余,加重10天。10天前因外出就餐食用辛辣油腻食品后,出现严重腹痛腹泻,解稀烂便夹黏液,每日5~6次,多者7~8次不等。粪便培养未发现特殊病原体,粪便常规示白细胞(+)红细胞(++),潜血(+),肠镜提示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粘膜明显充血水肿,直肠段见少许糜烂。报告提示:慢性左半结肠炎。体格检查:腹软,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舌淡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沉细。治疗取穴天枢、足三里、太白、结肠止泻点、脾俞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腹痛、腹泻、腹胀、肠鸣等明显减轻。3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每日1~2次,基本成形。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结肠镜:肠壁无红肿,大便常规3次检查皆正常。嘱其避风寒,畅情志,忌食辛辣油腻,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5 体会
慢性结肠炎属中医的“泄泻”、“腹痛”、“肠僻”等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泻。”,《景岳全书·泄泻》说:“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可见慢性结肠炎因肠道的泌别、传导失司,清浊不分,水湿积滞肠间所致。张景岳云:“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久泻无火,多因脾肾虚寒也。”可见慢性结肠炎之本在于脾肾虚寒。中阳素虚,脾阳运化无权,清阳不生,浊阴不降;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蒸化,经年累月不愈,脾肾皆不足。治疗中以健脾温肾,化湿止泻为法。天枢为大肠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能调理肠胃气机;足三里穴乃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为强壮保健穴,具有补益中气,调理脾胃,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作用。太白为足太阴脾经之原穴,是健脾要穴,可健脾化湿止泻。结肠止泻点为岭南无痛蜂疗发明人成永明教授经验穴,成永明教授指出临床上有下腹部疼痛可选择腹痛点,如痛点不明显可选择结肠止泻点,结肠止泻点对应人体解剖位置在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明显。
蜂针疗法是运用蜜蜂的螫器官(毒刺)扎刺人体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在我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蜂针疗法集聚三种作用于一体,一为具有针刺的作用,蜜蜂细细的尾刺就像我们所用的针刺的毫针,针刺所选穴位起到健脾化湿,改善肠腑功能,改善微循环,使肠黏膜得以恢复,止泻止痛。蜂针后皮肤出现红肿热的现象,蜂刺周围肤温升高,这相似于艾灸的作用,“久泻无火,多因脾肾虚寒也”,无论脾阳虚,或肾阳不足皆虚寒,蜂针的类艾灸作用恰好可以起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之效。当蜜蜂的尾部刺入皮肤后注入蜂毒液,蜂毒液的主要作用有消炎抗菌镇痛作用、免疫调节作用[3-4]等作用。慢性结肠炎从西医角度目前病因未明,多考虑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因素、过敏因素等相关,蜂毒液可有效缓解腹痛,又可调节免疫功能,促进机体防御抗病能力。故用蜂针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发挥出针灸、艾灸、蜂毒三效合一效果,临床疗效明显。岭南无痛蜂疗法是由成永明教授独创,采用中药饲喂的方法对野生中蜂进行减毒处理,配合施针手法减毒,螯刺随刺随拔,留针最长时间不超过3秒钟,一般不留针[5],与传统蜂疗的痛感强烈相比而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溃疡性结肠炎中西结合诊疗指南(草案)
[M].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1):61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1
[3]王秋波.蜂毒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J].中医中药与免疫,2000,16(10):542
[4]高连臣.蜂毒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养蜂科技,2004,23(3):29-30
[5]成永明,任小红.中医儿童无痛蜂疗法[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2010:11-12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未知 ( 编辑:YH0822)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