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会客厅 > 学术动态 >

蜂针疗法与其所致瘙痒的相关讨论

2016年09月13日 已有人阅读 病友分享 我想学蜂疗
标题:蜂针疗法与其所致瘙痒的相关讨论
 
作者:阮波,李万瑶,林锦秀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摘要]目的:探讨瘙痒与蜂疗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蜂疗者对蜂疗的了解与认识。方法纳入60例合格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热水组(n=20例):热水外敷(洗)瘙痒部位。马齿苋组(n=20例):马齿苋煮水外敷(洗)瘙痒部位;芦荟汁组(n=20例):芦荟汁外涂瘙痒部位。疗程1周,瘙痒程度评定参考Sergio评分标准的方法进行。结果蜂疗后瘙痒的效果与它们在止痒起效时间快慢方面,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瘙痒病程及瘙痒程度方面,有无蜂针史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热水组、马齿苋组、芦荟汁组治疗蜂针后瘙痒的效果与它们在止痒起效时间快慢无明显相关性。有蜂针史的瘙痒病程比无蜂针史的短,有蜂针史的瘙痒程度比无蜂针史的小。
 
蜂针疗法历史悠久,具有针、药、灸和点穴治疗的多种疗效,可体现出简、便、灵、验的特点[1],深为广大民众所青睐,并在民间广泛应用,是治疗风湿、类风湿病等疑难杂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于是由于蜂针疗法的有效性,并且操作简单,所以目前无论在医学界还是民间都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但蜂针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特别是瘙痒反应,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蜂疗的推广应用。而蜂针疗法发展至今,人们根据临床上的经验,亦已找到很多治疗蜂疗所致瘙痒的方法,并且对蜂疗及其所致瘙痒的关系规律有了很大的了解。
 
但对于患者蜂疗史与所致瘙痒的影响及其止痒时间起效的快慢对止痒效果的影响却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三种比较简单的止痒方法,来观察上面两个方面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纳入2009年9月至2015年9月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及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和住院部)和风湿科(门诊和住院部)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平均年龄(41.40±14.19)岁,年龄最大75岁,最小18岁。女受试者38人,占63.3%,男受试者22人,占36.7%;平均病程时间是(3.38±1.91)天,最长为8d,最短为1d。三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2]中有关瘙痒症的诊断标准纳入。
 
1.2.1 适合并接受蜂针治疗及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1.2.2 年龄14岁~70岁的受试者;
 
1.2.3 蜂针治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为瘙痒的受试者;
 
1.2.4 在观察期内,受试者未采用除本实验规定的止痒方法的其他止痒方法;
 
1.2.5 在观察期内,患者行蜂针治疗每周2~3次,总计治疗等于或大于4次者,并在观察期结束时不良反应己经稳定的及资料齐全的患者。
 
1.3 操作方法:
 
1.3.1 热水组:患者均在每天的上午、下午外敷(洗)瘙痒部位。可用毛巾浸泡后外敷在瘙痒部位,待热水温度冷却到皮肤可以接受的程度后,再直接外洗瘙痒部位。一般每次治疗时间为10分钟左右,整个疗程为1周。
 
1.3.2 马齿苋组:患者均在每天的上午、下午外敷(洗)瘙痒部位。先用马齿苋煮水,药水煮开后用毛巾浸泡后外敷在瘙痒部位,待药水温度冷却到皮肤可以接受的程度后,再直接外洗瘙痒部位。一般每次治疗时间为10分钟左右,整个疗程为1周。
 
1.3.3芦荟汁组:患者均在每天的上午、下午用芦荟汁外涂瘙痒部位。整个疗程为1周。
 
1.4 观察指标:将瘙痒程度、止痒疗效进行分级。瘙痒程度评定参考Sergio[3]等评分标准的方法进行评分,按瘙痒的程度、分布、频率和睡眠干扰情况打分。具体如下:
 
1.4.1 根据抓挠后瘙痒缓解程度进行评分:不需抓挠为1分,需抓挠但无抓伤为2分,挠抓后瘙痒持续无缓解为3分,挠抓后瘙痒仍持续伴皮肤抓伤4分,出现烦躁不安5分。
 
1.4.2 按瘙痒分布范围评分:单个部位1分,多个部位2分,全身瘙痒3 分。
 
1.4.3 对发作频率评分:瘙痒每4次短时发作(每次少于10min)或1次长时间发作(每次多于10min)为1分,无法忍受为5分。瘙痒程度、部位、频率按上、下午各评分1次,每日计分1次。
 
1.4.4 对睡眠干扰评分:因皮肤瘙痒而苏醒1次为2分,最高14分。各项得分相加代表患者的瘙痒程度。所有患者均采用问卷调查。
 
观察方法:各项指标都以患者陈述及研究者肉眼观察的形式为准。(首次治疗患者与多次治疗患者观察相同)
 
1.5 疗效判定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完全缓解:皮肤瘙痒基本消失,积分下降≥80%。
 
部分缓解:皮肤瘙痒好转,积分下降≥35%<80%。
 
无效:皮肤瘙痒无明显好转,积分下降<35%。
 
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计为有效。
 
起效时间:积分下降≥35%的时间。
 
1.6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以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法或行×列表作卡方检验。
 
2 研究结果
 
2.1 治疗后的比较:见表1、图1及表2
 
表1 受试者有无蜂针史与病程(天)和瘙痒程度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病程 治疗前瘙痒程度
无蜂针史 40 3.62±1.41 20.67±6.85
有蜂针史 20 2.49±1.69 15.09±5.87
t值 2.94 2.98
P值 0.003# 0.00*
 
t为独立样本t检验,无蜂针史组与有蜂针史组比较,病程上#P=0.003<0.05,瘙痒程度上*P=0.00<0.05。
 
经病程组间比较,有蜂针史和无蜂针史的P<0.05,说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经治疗前瘙痒程度组间比较,有蜂针史和无蜂针史的P<0.05,说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其结果提示有蜂针史的患者发生瘙痒的持续时间比无蜂针史的发生瘙痒的持续时间短,并且有蜂针史的患者所发生瘙痒的瘙痒程度比无蜂针史的瘙痒程度轻。
 
表2 三组受试者止痒效果起效时间比较(±s,天)
 
组别 例数 止痒起效时间 F值 P值
热水组 20 1.07±0.25
马齿苋组 20 1.33±0.42 1.31 0.25
芦荟汁组 20 1.13±0.36
 
经组间比较,F=1.31 P=0.2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三组受试者止痒起效时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提示三组治疗方法在止痒的起效时间上的快慢对治疗效果最终的影响不大。
 
3 讨论
蜂针疗法,不良反应主要有瘙痒、发热、荨麻疹、淋巴结肿大、头晕等。温氏等[4]认为蜂毒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故蜂针治疗前必须试针,即试敏反应。其所见局部反应常见有灼痛、潮红、微痒;全身反应为在蜂蛰后2~3天出现低热、全身皮肤微痒、荨麻疹等症状,是蜂毒进入人体的免疫调节反应,程度因人而异,一般不需治疗,针后多饮水,症状会自动消退。而邱氏等[5]指出瘙痒一般在初期蜂针治行几天后,当再次接受蜂疗时出现,夜晚及温暖时尤其严重,而且越搔越痒,肿胀加重。经过半个多月的过敏期后,瘙痒程度可逐步减轻。蜂针的后期,仅在针口有瘙痒,但大多数是可以忍受的。
 
从本临床研究中的表1所描述的情况可以看出在所有受试者的均值病程中,有蜂蛰史病程的基本变量2.49小于无蜂针史病程的基本变量3.62,而有蜂针史的病程基本上比无蜂针史的短;有蜂蛰史的瘙痒程度比无蜂蛰史的瘙痒程度低,因为有蜂蛰史瘙痒程度的基本变量15.09小于无蜂蛰史瘙痒程度的基本变量20.67。而观察60例受试者,在止痒效果起效时间比较上,P值0.25>0.05,说明三组治疗方法在治疗瘙痒起效时间上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意义。这就说明在止痒效果上不代表起效时间越快,止痒效果就越好。可能在某一组治疗方法中,其起效时间较其它组的起效时间不占有优势,但整个治疗时间和最终的止痒效果反而比其它组的好。
 
参考文献
 
[1]李万瑶.蜂针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
 
[2]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07-709
 
[3]Sergio D, Emanuela C, Danilo V, et al. Relief of p ruritus and decrease in p lasma histamine concentartions during erythropoietin therapy in patientswith uermia[ J ]. N Eng J Med,1992
 
[4]温伟强,黎德育,朱辉军.蜂针加补肾活血方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43例[J].北京中医,2003,22(3):13-14.
 
[5]邱建文,尹利华,焦建凯,李万瑶.蜂针疗法的过敏反应及其防治.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15(4):228-229
 

温馨提示

本网为您专业提供自然疗法“蜂疗”对各种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在此提醒广大网友,蜂疗是有一定风险,请务必在专业蜂疗人士的指导下接受蜂疗。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未知 ( 编辑:YH0822)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

有问必答

已解决问题

更多>
李万瑶信箱了解更多
李万瑶教授
欢迎蜂疗行业专家、人士及蜂疗爱好者欲向李万瑶教授探讨、交流、学习蜂疗者 请联系
  • 信  箱:liwanyao@39fengliao.com
  • 助理专线:010-87667632
友情链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  癌症救助网   |  中国蜂产品协会   |  阳光蜂慧   |  
京ICP备08101493号-7
Copyright © 2013 39蜂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