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针治疗关节炎
原标题:蜂针治疗关节炎
作者:林颖琦 邱宝贤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
关节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出现于关节部位的劳损性、退行性病变,是机械性和生物性因素相互作用,使关节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和软骨下骨合成与降解的正常进行失去平衡的结果。主要症状有反复的红、肿、热、痛、甚至活动受限及关节畸形等,临床常见有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等,症属于中医的“痹症”、“骨痹”、“筋痹”范畴,多由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气血运行不畅,加之本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久之筋脉失养所致。随着环境改变和压力的增大,关节炎严重地困扰着人们的生活。
当前西医治疗主要集中在手术和药物疗法。临床常用药物为非留体类抗炎药,西药的毒副作用较大,不适合长期的使用,且昂贵的手术费用一般人难以承受,术后调护也需要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去支持。而中医在这一块无疑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治疗历史的中医疗法,内治法可以中药汤剂、中成药口服,而外治法可以针灸治疗、中药外洗、药物外敷等。而随着蜂针治疗的兴起,这种操作简便、疗程较短、费用低廉、疗效突出、安全性高而同时属于纯自然疗法的治疗方法更加受到人们的推崇。
蜂针疗法是利用活蜂针刺作用于经络穴位,具有蜂毒和针灸的双重作用。直接刺激表浅经脉,可以改善血管和神经营养状态,有调和气血、疏通经脉等功能。蜂针刺入穴位后所释放的蜂毒含有多种肽类物质,具有良好的镇痛、抑制炎症的作用,可以让关节的肿胀迅速减轻。蜂螫后局部红肿反应,还具有类似温针的治疗效应。关节炎是局部的气血运行不畅所引起的症状,“不通则痛”,痛点即表现为阿是穴,通过活蜂螫刺经穴,促进气血运行,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病理产物的排出,从而修复受损组织和改善局部功能。
关节炎在中医范畴可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和肝肾亏虚,气血亏虚等证型,总体上都是以肝肾亏虚为本,感受风、寒、湿外邪,气血癖滞为标,祛邪通络治以治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瘀等还应重视扶正,健脾胃、补肝肾、养气血。蜂针治疗取穴以阿是穴为主,配合辩证取穴,治疗总原则在于控制炎症,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在大量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患者初期就接受蜂针治疗,基本上都可控制,亦不会出现关节变形等症状。尤其是关节红肿初起,即时进行蜂针治疗,坚持治疗2月,可以明显改善关节功能。
蜂针治疗初次要进行蜂毒过敏试验,试针部位多采用肾俞、志室、外关、曲池、大椎、足三里、血海等穴,这些地方多为肢体伸侧,阳部为主,且肌肉丰厚,蜂刺后立即出针,20分钟后观察,如仅在出现红肿疼痛反应,时间短,不扩散,无全身反应者,多属非特异性毒性反应。24小时后再观察有无广泛的局部剧烈红肿、奇痒等反应及皮肤水肿、皮疹、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腹痛、心悸、乏力、发热等全身反应。凡出现特异性毒性反应者,属对蜂毒过敏,在未行蜂毒脱敏治疗之前,不宜施用蜂针经穴疗法。
试验以后可根据痛点阿是穴进行蜂刺,如下肢膝关节炎可以针刺膝眼,梁丘、阳陵泉、血海,上肢肩关节肩髃、肩髎、肩贞、中府,肘关节配合肘髎、手三里、外关、小海、曲池,然后再根据辩证取穴,风寒湿型关节酸胀疼痛者加腰阳关、风门、气海、关元;湿热内蕴型关节红肿疼痛者加大椎、曲池、身柱;痰瘀痹阻型关节畸形疼痛者加隔俞、丰隆、大杼、悬钟;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气血亏虚型还可配合艾灸足三里,气海。此外还可针刺骨会大杼壮骨止痛。
隔天治疗,交换穴位针刺,既能保证疗效,又可降低蜂针后的过敏反应。待疾病稳定期后,治疗可间隔1-2周,逐渐延长蜂针间隔时间,最长者可达1月。刚开始可点刺和散刺法,即蜂针刺后立即挟持蜂针刺入另一穴位,一般可刺2-5穴,或者刺后停留1-3秒立即拔出。视患者耐受情况和关节转归情况可逐渐增加针刺量,增加针刺数量或者活蜂直刺法留针一段时间。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蜂针疗法的敏感度也存在个体差异,蜂针刺人患部,可用大拇指指腹和食指或中指指腹沿针部向四周稍用力擦揉或用大拇指、中指、食指三指以蜂针点为中心采用提捏法,可减轻局部疼痛,而这也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针前调整好心态,与医者积极沟通,减少心理压力。此外,患者要坚持治疗,不能稍有好转就停止针刺,关节炎是个病程长的慢性疾病,疗程长且蜂针疗法过程中还会出现如发热、红肿、皮疹、瘙痒、风疹等过敏反应都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治疗。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未知 ( 编辑:YH0822)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