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门诊故事 >

最伤胃的7种错

2016年11月16日 已有人阅读 病友分享 我想学蜂疗

有三个这样的俗语:

 

食为天,胃为先。

胃好,啥都好,吃嘛嘛香!

饭吃八成饱,到老肠胃好!

 

这说明什么呢?人生在世,胃很重要啊!但是呢,现在是“十胃九病”,胃酸、胃胀、胃痛、嗳气,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胃难受”,说不定此时的你还觉得胃里有点憋屈呢!其实啊,这胃靠养更要靠防。

 

最伤胃的7种错

 

1、边吃边说

 

食不言,寝不语,这是古话。放到现在,为了能够认真的“细嚼慢咽”,所以也要忌讳吃饭时说话或大口吞咽,避免咽下的气体多,导致嗳气等消化不良反应。

 

与此同时,吃得快,还容易造成食物烫伤口腔和食管黏膜,这可能为口腔癌和食管癌埋下隐患。

 

2、重口味

 

烤制或腌制的食物虽然口感很棒,但经常吃的话,会增加致癌风险。

 

而且,高盐重口味食物会加重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会损伤胃黏膜的保护层,增加癌变概率。

 

3、水果不讲究

 

胃病怎么会跟水果有关系?多吃蔬果不是对身体挺好吗?

 

今天要提到的水果是指:含有丰富鞣质的那些水果,如柿子、山楂、枣等,其鞣质可在胃内与胃酸、果肉蛋白发生作用,形成胶冻状物质,最后可能形成胃石。

 

因此,对于胃排空较慢的中老年人而言,一定要记得别空腹吃大量柿子、山楂等。

 

4、爱喝高度酒

 

小酌怡情,贪杯伤胃。酒精饮品在20°以上时,每小时饮用超过100ml,就可能对胃粘膜产生伤害,并存在导致胃出血的风险。

 

饮酒时尽量选择低度酒,且不要过度饮酒,避免急性伤胃。

 

5、药物刺激

 

很多在吃药后,感觉肠胃不适,很难受,这可能是药物刺激到了,常见的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都是对胃可能造成刺激的药物。

 

建议:联合使用胃保护性药物。

 

6、饮食不卫生

 

不饮生水,不吃生食,这也是远离胃病的基础常识。不洁的食物和饮用水是幽门螺杆菌的主要来源,带有病原体的食物可能导致急性肠胃炎。

 

7、小痛隐忍

 

任何胃部不适都可能是身体在报警,一定要及时就诊,不要把小病拖成大病,也不要总用止痛片来救急。

 

要想胃好胃舒坦,饮食要规律,要均衡,伤胃的习惯要改正!

 

这样做养个好胃

 

1、自我按摩

 

适当的自我按摩可帮助改善胃功能。如每天早晚两次自我推拿胃脘部,两手相叠,于上腹部按顺、逆时针方向,分别揉摩各30——50次,能提高胃肠动力和免疫功能。

 

2、运动健胃

 

适当的运动有养胃健脾之功。最简单的养胃运动发生在我们的嘴巴里——每天早晨用舌头搅动出津液并吞下去,有生津和胃的功效。经常活动脚趾可以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活动脚趾时可采取站立或坐位,双脚放平,紧贴地面,与肩同宽,脚趾连续做抓地-放松的动作60至90次,对脚部经络形成松紧交替刺激。做此动作时可赤脚或穿柔软的平底鞋,每日可重复多次。

 

3、热汤放温

 

热汤水随着消化道一路流到胃里,会引起消化道和胃黏膜的损伤,为胃溃疡和慢性胃炎提供了可乘之机。

 

4、经常喝粥

 

稀软温热的粥属于养胃佳品。每天喝一次粥是最实惠简单的养胃妙招。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体质,可以在白粥中加入一些药材。早餐吃牛奶燕麦粥,可以养胃和脾;晚餐吃小米粥,暖胃安神。

 

5、及早就医

 

因为早期胃癌没有典型症状,即便是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症状,也易被当作一般胃病而被忽视。所以一旦出现上腹部不适、心窝隐痛、食后饱胀感、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经常呕吐隔夜宿食和不含胆汁的胃液,或有大便呈黑色柏油样等症状者,应及早就医,不可延误。

 

6、新鲜蔬菜还是得吃!

 

各种肉食等高脂肪饮食不仅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也容易导致胃癌的发生。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是基因突变。不少致癌物质,如黄曲霉素、苯并芘等是溶于脂性溶酶的嗜脂物质,而高脂肪食物会使大量脂类物质在细胞及组织内沉积。蔬菜、瓜果等素食含有大量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成分,可促使细胞保持新鲜、年轻状态,抵御癌细胞的攻击,同时可调节细胞分化,防止胃黏膜变性、坏死。

 

胃是我们人体第一个解除外接的消化系统,每天都承受了各种危险的因素攻击,因此一旦出现某种状况那么胃是第一个受到影响的。同时胃也是人体能量和营养的第一站,第一站没有把控好,那么身体的其他脏器也就会相应的出现问题。

 

养胃是必须做的。

 

温馨提示

本网为您专业提供自然疗法“蜂疗”对各种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在此提醒广大网友,蜂疗是有一定风险,请务必在专业蜂疗人士的指导下接受蜂疗。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 ( 编辑:anxiangzhen)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

有问必答

已解决问题

更多>
李万瑶信箱了解更多
李万瑶教授
欢迎蜂疗行业专家、人士及蜂疗爱好者欲向李万瑶教授探讨、交流、学习蜂疗者 请联系
  • 信  箱:liwanyao@39fengliao.com
  • 助理专线:010-87667632
友情链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  癌症救助网   |  中国蜂产品协会   |  阳光蜂慧   |  
京ICP备08101493号-7
Copyright © 2013 39蜂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