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医”里的哲学观
“中医”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中国”的医学。其实,这是极端错误和非常可怕的观念,我们不应该以狭隘的民族情怀代替客观的事实。中医是中国先辈智慧的结晶,但其真正的内涵不是哪个国家,而是“中而医之”。“中”是“中和、中道、中正”之意,“医”是手段,旨在通过按摩、针灸、砭石、导引、食药等多种医疗手段,让人体保持相对“中和”的状态,而不是世俗的“中国”医学。
然而,现实中有人要搞“洋务”,倡导西医万能,有人要复古,认为中医胜过西医。其实讨论医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如何提高疗效、降低弊端。万物有生必有灭,有兴必有衰,传统的中医走过漫长的五千多年,西医也发展到今天,能否摈弃偏见,在此基础上孕育一个新的生命呢?
“大中医”就是把传统的“中医”边界打开,把一切对“生命之车”有益的“中和”手段“拿来”,聚其精华。它是人类医学的精髓,是人类一切医学的宗旨和纲领。它的根本落脚点在“大而无界、中而不偏、医而有纲”,对传统的中医哲学和现代的西医哲学,采用“扬弃”的态度,本着“拿来主义”的精神,这种集萃的“大中医”哲学思想将成为人类健康长寿的福音,也是中国传统医学振兴、传承和发展的必然出路。
一、“大而无界”
“大而无界”是指我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它不仅是一种大境界、大胸怀,更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全息判断、立体观察的大格局、大智慧。
“大而无界”的医学观,是指摒弃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思想壁垒,客观地拿来,批判地继承。人类在与疾病斗争、追求健康长寿的历程中,从神农尝百草,到顽强的中医捍卫者;从斯波克拉底,到繁忙的白衣天使。古今中外多少志士仁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采用不同的方式,都对医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宝贵的经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共同的财富。
“大”是“大而无界”,凡是对事物的认识,只有角度和着眼点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对错。不管从学术角度,还是从修养的态度,都应该彼此尊重,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二、 “中而不偏”
“中而不偏”的“中”,是中庸、中道、中和、中正之意,与儒家“致中人和则天地位、万物育、百姓安、国家宁、天下平”的思想一脉相承,这是儒家中和哲学大纲,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是“中和”之医,而不是“中国”之医;“中”是目的,“医”是手段,就是用不同的医术来达到“中”的目的。
“中而不偏”的“偏”是指失衡、偏颇。中医认为,凡是失去平衡的都谓之病,病源于失衡,是不同程度的偏颇、失衡的体现。比如酸和碱,人体的环境不是弱酸性就是弱碱性,这是人体自身中和酸碱的能力,但一旦破坏了这种平衡,而成为过酸或过碱的体质,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或为疾病埋下隐患。“医”就是调整失衡的方法。中医是以“中”为期,以“中”为旨,是人类医学的通称。因此,大中医是“中而不偏”的医学。
“物无善恶、过者为灾”,只有“中”是最适合的。比如,酸会烧手、碱也会烧手,只有中和了才不烧手。人为什么会有病?其实万病同源,都在一个“偏”字上,“凡事都有一个相对的平衡点”,冷热不调、阴阳不调、酸碱不和、上下不均、男女不匀等,都会造成身体出现“偏”的症状。“偏”,人就会生病,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以致中和。以“平”为期,以“和”为重,这就是它的最高境界——只有“中”,人才是健康的。
《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致中和”这一思想。《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因此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的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
三、“医而有纲”
所谓“医”是手段,我们用不同的医术来达到“中”的目的。人的病也一样,有微偏的,有严重的,“医”的目的就是把它纠正到“中和”。“中”是宗旨。所以说“大中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医学的统称。
之所以“医而有纲”,“纲”是为了“中和”而采取必要的适合的手段。医是手段,在中国传统中医里有砭石、针灸、按摩、导引、食药等手段,其主要目的是一个“中”字,结合传统中医“阴阳五行平衡”之精髓和西方医学之“治能治之病”等众多手段,标本兼治,方为上选。“医”的所有手段,都是解决一个“偏”。医不能乱医,“庸医害死人”。“纠偏”是使身体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不管是添衣、减衣也好,不管是寒之也好,热之也好。
阴阳都是相对的,要以身体的偏颇程度和天性来施医。阴阳也是互补的,《黄帝内经》是中华医学的圣典,就像一台电脑的软件系统。而《黄帝外经》,相当于一台电脑的硬件,虽然已经失传,但现在西方的解剖学,就是有益的补充。中西方医学是从宏观与微观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事物和人体,是相互的补充,两个缺一不可。对于人体而言,应该以“整体观”的眼光来看待它们,宏观必要,微观也不可或缺。
“大“、“中”、“医”,这3个字构成了“大中医”理论的核心。“大中医”是人类医学的精髓,也是人类医学的宗旨和总纲,所以呼吁停止中西医之间的相互排斥和否定。我们要做的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弥补从各自角度观察事物的不足。
过去说中西医结合,实际上并没有从本质上去融合,只是形式上的绑定,还没有从理论上去真正嫁接,去兼容对方,所以到目前为止,中西医的嫁接还很不成熟。在“大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将有机结合,打破中医和西医的隔膜,兼容并蓄,相互支持,才能发扬光大。
现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中医,在英国就有3000多家中医诊所和中药店!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没有因为肯定中医智慧而否定西医,也没有因为迷信西医而怀疑中医。“大中医”理论要成为有益于人们身体健康长寿可依赖的瑰宝,它必然是取众家所长,因势利导,从而实现人体“中和”平衡、健康无病之目的。
不管中医西医都是医,不管中药西药都是药。而一切的中心都是为“人”的祛疾保健服务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能“攻玉”,能救死扶伤,能强身健体都是好医好药,否则理论再充分,工艺再先进,包装再精美,价格再昂贵,都是徒劳。
是“医”就要不断精进医术,辨证施治,救死扶伤;是“药”就要不断完善,因人而宜,安全有效。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病因在变。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洞悉“大中医”哲学的精妙所在——“大而无界,中而不偏,医而有纲”。
只有打破一切思想的禁锢,真正地以“人”为本,而非以“权”为本;以“中”为纲,而非以“钱”为纲;尊师重教,博古通今,中西合璧,兼容并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够汇集人类的共同智慧,破解疾病的密码,找到人类健康长寿的“金钥匙”。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 ( 编辑:liwanyao)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