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液与不同介质刮痧对颈源性头痛临床对照研究
黎志光1 李万瑶2
(1.澳门康佳综合诊所,中国澳门,999078; 2.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1.澳门康佳综合诊所,中国澳门,999078; 2.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由Sjaastad在1983年首次提出,系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1],多由枕部起源,可放射到额、颞及眶部。确切地说,颈源性头痛并非单纯的一个疾病名,而是一组症候群,因此又有“颈性头痛综合征”等病名。本病多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眼部胀痛或眼球内陷感、视物模糊、头颈上肢部活动受限甚至行动障碍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国际头痛协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头痛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为47%,头痛的患者中15%-20%为CEH[2]。目 前,CEH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2.2%,患病年龄为30-50岁,平均年龄为42.9岁男女比例为1:4,主要与女性月经期激素的变化有关。
众多临床报道均证实,刮痧疗法对于颈源性头痛有明确的治疗作用。本人在多年临床中发现,配合蜂毒提取物为介质,运用穴点与痛点结合,循经与循线并重、疼痛面与走行面兼顾的原则进行刮痧治疗,相较其他普通刮痧介质,可以更好的取得非常明显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5年 4月至 2017 年 4 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澳门康佳综合诊所行刮痧治疗的颈源性头痛患者90 例,随机分为清水组(使用清水为介质)、万花油组(使用万花油为介质)、蜂毒液组(使用蜂毒液提取物为介质),每组各30 例。清水组患者中男 18 例,女12 例;年龄 26~63 岁,平均(47.3±10.9)岁;病程 3~35个月,平均(10.8±6.1)个月。万花油组患者中男 17 例,女 13 例;年龄 27~60岁,平均(47.9±11.3);病程 6~31个月,平均(11.8±4.3)个月。蜂毒液组患者中男 16 例,女14 例;年龄 25~59 岁,平均(45.7±9.8)岁;病程 5~29个月,平均(9.9±6.1)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Sjaastad修订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拟定[3]:①临床症状:头痛通常起于颈部,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颈部活动和(或)头部维持于非常规体位时头痛加重,可伴有同侧的颈、肩或上肢呈非根性疼痛,或偶有上臂的根性痛症状,同时可排除其他可致头痛的器质性病变;②颈部体征: 颈部僵硬,活动范围变小,在颈椎横突靠神经根处和枕神经处有压痛,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近端止点有压痛;③影像学检查:可有或无颈椎退行性改变的阳性表现。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25岁(包括25岁)以上、65岁(包括65岁)以下者;③停用西医西药疗法达2个月以上且头痛持续或未减轻者;④依从性好,签署知情同意书,可配合针刺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①颅脑疾患(如脑膜炎、高血压、动脉瘤、占位性病变等)、神经官能症等患者;②鼻源性、牙源性、三叉神经源性头痛;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严重过敏体质、全身存在感染性疾病患者;④合并有心血管、肝肾、造血功能障碍等其他全身性疾病患者。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刮痧操作部位选择。①选“点”:主要穴位:风府、大椎、玉枕、天柱、大杼、风门、风池、肩井。除此之外,在颈部存在一些疼痛激惹点,往往是在筋膜、肌肉的起止点以及两肌交界或相互交错的部位。比如,枕骨隆突及两侧的肌肉附着点,乳突周围肌肉附着点,尤其斜方肌的起止点等,也需和穴位一样重点施刮;②划“线”:循经主要是在督脉经—风府穴至至阳穴段,足少阳胆经—双侧风池穴至肩井穴段,足太阳膀胱经—双侧天柱穴至大杼穴段。手少阳三焦经双侧支沟穴至外关穴段,均为循经络走形而使用的施术部位。除此之外,循线亦包括循血管走形线路进行手法,主要是动脉走形体表投影区域。颈部的动脉血管丰富,主要为颈外动脉、椎动脉以及其他一些表浅动脉等。③刮“面”:颈源性头痛患者会在巅顶部、后枕部、颈枕部、项部正中部、项正中线两侧,以及肩胛上角,肩胛间区,肩峰部,冈下窝等部位均是放射痛常发部位。此外头颈部神经支配区域与感传区域亦是需要施刮的部位。比如,于枕部及耳廓背面上部是枕小神经的主要支配区域。沿胸锁乳突肌表面行向前上,至耳廓及其附近为耳大神经的支配区域。
刮痧方法操作与疗程:患者取端坐低头位,暴露颈背部及上肢部,术者用刮痧板蘸取不同介质,与皮肤呈 45°角,进行刮拭。整个治疗均有一位有经验医师操作完成,以保证施术手法的一致性。疗程:7 d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注意事项:刮痧过程中,注意和患者交流沟通,并观察其反应,防止晕痧。刮痧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宜,不强求出痧。刮痧结束后给予患者一杯温开水,嘱其饮食宜清淡,注意保暖,3 h之后再洗澡。
2.2 刮痧介质
清水组:选择医院公共自助饮水机提供的常温清水为刮痧媒介。使用前,先用玻璃器皿乘装一定体积的清水。使用时,用手蘸取清水后,涂擦至即将刮痧操作的部位,或者用刮痧板直接蘸取清水进行操作。
万花油组:使用跌打万花油作为刮痧介质。药物由广州白云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5H661798)。使用时,将万花油直接涂擦至施术部位,然后进行刮痧治疗,结束后吗,用干棉球或纸巾将残留在体表的药油擦拭干净。
蜂毒液组:使用蜂疗专用蜂毒液为介质。药物由马鞍山金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621465574)。使用时,将蜂毒液直接涂抹在施术皮肤表面,涂抹均匀后,进行操作。因此产品价格昂贵,故在使用时,尽量避免浪费。
3. 观察指标
3.1简化McGill量表(SF-MPQ)[4]:由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现时疼痛强度(PPI)组成。
PRI即分别对患者当时的疼痛性质(感觉项)及情感项按照0到3分的疼痛程度进行打分,其中0分表示无痛,1分表示轻度疼痛,2分表示中度疼痛,3分表示重度疼痛;
VAS则在纸上用0-10cm的横线,分别表示0-10分。“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让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估计疼痛程度并在相应的位置上作标记,记录所得分数,比较治疗前后分值变化;
PPI以0到5分表示患者的现有疼痛强度,0表示无痛,1表示轻度不适,2表示不适,3表示难受,4表示可怕的痛,5表示极为痛苦,根据患者感受在相应分值上作记号。
最后对3项分数进行总评,分数越高疼痛越重。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5次后及治疗10次后进行量表内容测试。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头痛相关内容进行疗效评定。临床痊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显效:头痛强度明显减轻,伴随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或疼痛持续时间减少2/3以上;有效:头痛强度减轻,或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或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2/3; 无效:头痛强度未减轻,或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1/3,或头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3.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7.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组内比较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平α=0.05(双侧)
4. 结果
一般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3组之间的年龄、性别、病情之间,均P>0.05,各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4.1 简化McGill量表(SF-MPQ)等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化McGill量表(SF-MPQ)变化见表1
组别 例数 PRI VAS PPI
治疗前 治疗5次后 治疗10次后 治疗前 治疗5次后 治疗10次后 治疗前 治疗5次后 治疗10次后
清水组 30 21.66±0.98 10.56±0.48 7.74±0.671) 7.02±0.52 5.07±0.35 4.92±0.801) 3.37±0.57 2.04±0.42 1.98±0.511)
万花油组 30 20.87±1.14 11.08±0.85 5.51±0.951) 6.98±0.78 4.99±0.48 4.07±0.741) 3.29±0.45 2.17±0.38 1.04±0.421)
蜂毒液组 30 21.08±1.04 10.95±1.01 3.39±0.411)2) 6.79±0.47 4.10±0.34 3.04±0.661)2) 3.14±0.51 2.20±0.33 0.48±0.331)2)
注:组内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用统计学意义1)P<0.05;组间比较,治疗10次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P<0.05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前,三组的SF-MP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次治疗结束后,三组SF-MPQ评分均有所下降,三组病例症状均有所改善;而10次治疗结束后,万花油组和蜂毒液组评分继续下降,蜂毒液组明显低于万花油组,同清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2 疗效评定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愈显率% 有效率%
清水组 30 6 9 10 5 50% 83%
万花油组 30 9 10 8 2 63% 93%
蜂毒液组 30 12 11 7 0 76% 100%
由表2可知,蜂毒液组显效率为100%,明显高于清水组和万花油组;蜂毒液组愈显率为76%,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5. 讨论
刮痧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利用特定的器具,通过刮、挤、刺等手段刺激人体经络、穴位和病变部位,起到开通腠理、疏通经络、祛邪扶正、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刮痧的刺激过程能使颈、肩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局部代谢过程,从而促进局部炎症和致痛物质的分解。
在临床实践中,可作为刮痧介质的物质众多,常用的比如膏剂类介质的冬青油膏、凡士林膏,这些物质主要以润滑和减小摩擦物质,避免损伤皮肤,并对局部有滋润的作用,药物成分几乎没有。另一类常用的比如精油类介质,品种众多,根据提取工艺以及成分的不同,可以用于痛症,皮肤修复与美容,调神与稳定情绪,因其价格、途径以及药物成分等因素,医用疗效往往不一致或较低,比较适合家庭或者保健机构使用。还有一大类便是伤科药油,常用的比如万花油,红花油,风油精,活络油。此种药油均有中药药物提纯萃取而成,多用于筋伤、骨伤等疾病,有消肿止痛,活血通络,化瘀生肌等功效。
蜂疗用蜂毒液是一种较新的刮痧介质,首先蜂毒液已被证实含有多种生物肽、酶、透明质酸以及其他活性物质,活蜂蛰刺在全国多地,多家医院广泛采用,并在免疫类、疼痛类以及肿瘤类疾病中取得满意疗效。但受制于蜂毒液原液收集或者提取困难,价格高等不利条件,几乎不用于刮痧治疗中。近年来随着蜂毒液制取、提纯以及制剂技术的快速提高,为临床更有效的使用蜂毒液制剂创造了条件。本项实验也证实,使用蜂毒液作为刮痧介质,与普通万花油比较,能够取得更高的有效率,究其原因,与蜂毒液的成分有莫大关系。早在2003年,李万瑶[5]就报道了蜂针的止痛作用,并对其发生机制开展了实验研究。蜂毒中的单体多肽是其抗炎主要成分,它具有类激素样作用,但无激素的不良反应。有研究证明:蜂毒素对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是吲哚美辛的70倍,因而抑制了一些致炎与致痛因子的产生,故有较好的镇痛抗炎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宗峰, 姚猛, 滕立臣. 颈源性头痛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康复, 2003,7(6):970-971.
[2] Page P. Cervicogenci headaches: an evidence-led approach to clinical management[J]. Int J Sports phys-ther, 2011,6(3):254-266.
[3] 李仲廉, 石学敏, 周振东. 颈肩部慢性疼痛治疗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03:98-99.
[4] Melzack R. The short-for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J]. Pain, 1987,30(2):191-197.
[5] 李万瑶. 蜂针止痛作用研究[J]. 中国民间疗法, 2003, 11(5):13-14.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未知 ( 编辑:syg0329)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