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针治疗一疑似红斑狼疮患者病例报道
佘瑞涛1、李万瑶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推拿科,2、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医学院)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推拿科,2、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医学院)
2017年5月笔者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推拿科蜂针门诊接诊一年轻女性患者,患者自诉2016年曾在外院住院诊断为疑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详细询问患者当时情形及验单资料。患者基本资料如下:女性,26岁,2016年8月因“全身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伴呼吸困难1天”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平车入院,入院症见:全身多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呼吸憋闷,心悸、心率过速,双侧颧骨、脸颊可见多个浅红色红斑,嗜睡,长期低热(37.5℃左右),纳差,便秘,小便调。辅助检查:抗核抗体1:100,HBsAb定量(HBsAb)22.33mIU/ml↑(<10免疫荧光法),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 67.1U/ml↑(<46乳胶免疫比浊),补体C3 0.84g/L↓(0.9~1.8免疫比浊法),心肌损伤五项:AST67U/L↑(速率法13~35),LDH290 U/L↑(速率法120~250),CK-MB33U/L↑(免疫抑制法0~24),CK1956U/L↑(速率法40~200),HBDH287U/L↑(DGKC推荐法72~182)。诊断为:疑似系统性红斑狼疮。予降酶保肝、静滴VitC等治疗(具体不详),嘱防晒,避免进食引起光过敏的食物,定期复查。
患者既往在外院诊断SLE证据不充分,故采取对症治疗,经相应治疗后一周后,CK指标降至83U/L,但患者诉仍存在多系统不适症状。2017年5月在蜂针门诊就诊时症见:面色发黄,左膝关节、指间关节隐痛,以天气变化时尤甚,畏寒肢冷,心悸、心率过速,平素例假提前,仍长期低热(37.5℃左右),纳差胀满,便秘,尿少,舌质淡胖、苔白,脉沉。
中医辨证分析:疾病日久,血不养肝,筋脉失养而关节隐痛;脾肾阳虚不能温煦四肢、充养机体,故畏寒肢冷;阴寒凝滞,心脉痹阻故心悸,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脾土虚弱,运化失司,清浊升降失常,而见纳差胀满;肾阳受损,肾阳衰微,不能制水,气化不利而尿少;舌淡胖、苔白、脉沉为脾肾阳虚之象。
治法:祛风通络,补益脾肾
蜂针取穴:血海、隔俞、肝俞、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照海
方义:血海、隔俞、肝俞可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脾俞、肾俞相配温补脾肾,足三里为人体强壮穴能益气养血,三阴交、照海可调节冲任。
操作:患者首次蜂针皮试为阴性,逢周一、三、五行蜂针治疗,前一月每次蜂针一针,点刺两、三穴,针刺一月后,患者面色由黄转红润,诸关节疼痛较前明显减轻,心悸消失,心率恢复至65~70次/分,例假逐渐延后,大便调;针刺两月后,畏寒肢冷改善。
讨论: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结缔组织疾病,祖国医学文献中有类似描述,如“蝴蝶丹”、“阴阳毒”等,属中医风湿病“痹证”或“痹病”范畴。蜂针疗法是将蜂毒的药理作用与针灸学原理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临床已探明蜂针疗法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有一般药物无法比拟的疗效,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双向的调整作用,一方面对免疫低下的患者有提高免疫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控制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蜂针液的毒素经血管和淋巴管的吸收,能增强人体抗炎能力,有镇痛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1]有临床报道,运用蜂疗、刮痧、中药治疗红斑狼疮,疗效显著[2]。该患者疾病日久,脾肾阳虚,治宜补益脾肾、扶正固本、改善体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运用蜂针稳定了患者病情,使病情缓解,提高了生活质量,目前患者仍坚持在蜂针门诊治疗。
参考文献:
[1]李万瑶.中医独特疗法 蜂针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7-78.
[2]宋云良,王美芝. 蜂疗+刮痧+中药治疗红斑狼疮[J].蜜蜂杂志 ,2011(10):41-42.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未知 ( 编辑:syg0329)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