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质量控制现状与进展
王鹏飞1,王小平*1,林励2,李万瑶2
(1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712046;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
(1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712046;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
蜂胶为蜜蜂科昆虫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工蜂采集的植物树脂与其上颚腺、蜡腺等分泌物混合形成的具有黏性的固体胶状物,内服补虚弱,化浊脂,止消渴,用于体虚早衰,高脂血症,消渴等;外用解毒消肿,收敛生肌,用于皮肤皲裂,烧烫伤[1]。现代研究发现蜂胶具有抗肿瘤、降血糖、增强免疫、抗氧化、抗菌消炎等诸多种生物活性[2-13],目前蜂胶已广泛地应用于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已经成为保健食品研究领域的热点,是常用的保健食品原料。
一、蜂胶现有标准
由于蜂胶植物来源非常广泛,不同地理来源、不同蜂种、不同采集季节都会影响蜂胶的化学成分,进而影响蜂胶生物学活性的发挥。
各省市、农业部、商业部等不同行业和国家相继建立了多个蜂胶的相关标准,其中地方标准4个,北京地区地方标准(DB11/T 484-2007)蜂胶生产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原料蜂胶的定义、生产条件、生产方法、蜜蜂病虫害防治及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山东地方标准(DB37/T 2831-2016)规定了蜂胶生产技术及乙醇提取工艺规程;河南地方标准(DB41/T 989-2014)规定长葛蜂胶为地理标志产品;浙江的地方标准(DB33/T 324.7-2001)规定了蜂胶的生产和质量标准,目前该标准已废止。
农业标准3个:(NY 5136-2002)规定了无公害食品-蜂胶的定义、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目前该标准已废止;(NY/T 629-2002),本标准规定了蜂胶的定义、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运要求;(NY/T 2821-2015)规定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蜂胶中咖啡酸苯乙酯的方法。
商业标准1个,商业标准(SB/T 10096-1992)规定了蜂胶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国家标准7个,国家标准(GB/T 19427-2003)规定了蜂胶中芦丁、杨梅酮、榭皮素、莰菲醇、芹菜素、松属素、苛因、高良姜素液含量的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和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国家标准(GB/T 20574-2006)规定了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测定的分光光度比色法;国家标准(GB 19330-2003)规定了饶河(东北黑蜂)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花粉的原产地域范围、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目前该标准已作废;国家标准(GB/T 19330-2008)规定了饶河(东北黑蜂)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花粉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国家标准(GB/T 23870-2009)蜂胶中铅的测定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7-10-6作废);国家标准(GB/T 24283-2009)规定了蜂胶及蜂胶乙醇提取物和定义及其品质、检验方法、包装、标志、贮存、运输要求;国家标准(GB/T 23196-2008)规定了蜂胶中阿魏酸含量的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
其它国内标准3个:(GH/T 1114-2015)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蜂胶中阿替匹林C的方法;(GH/T 1081-2012)规定了蜂胶中杨树胶检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GH/T 1087-2013)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鉴别蜂胶真实性的方法。
2005年蜂胶作为中药材开始被收入《中国药典》,通过进一步修订,提高最终形成了2015版《中国药典》关于蜂胶的标准。
二、蜂胶质量控制现状
早期的蜂胶的质量控制指标主要有:形态、色泽、气味、含胶含量、黄酮含量、氧化指标、乙醇浸出物等,这些指标虽对蜂胶质量的控制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仅凭感官和理化指标不能有效的区分树胶和蜂胶。随后蜂胶研究者从蜂胶的功效成分一黄酮类化合物着手,建立了蜂胶HPLC 指纹图谱,通过与掺假蜂胶HPLC 指纹图谱的对比研究,进行蜂胶真伪的鉴别[14-18]。2014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制定了HPLC指纹图谱法鉴别蜂胶真实性方法的标准(GH/T 1087- 2013)。该标准能有效区分蜂胶与杨树胶以及是否参假(加入部分杨树胶或黄酮类成分)。此外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质谱(MS)联用技术也是快速准确分析蜂胶主要成分的有效手段,对蜂胶中微量或痕量成分的分析尤为重要。张翠萍等人探讨了HPLC-MS在蜂胶植物来源确定、化学成分定性定量研究及氯霉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为蜂胶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19]。
在蜂胶质量评定中, 不仅要对蜂胶的感官性状进行观察, 对天然活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 还要把有毒物的残留如铅、砷、汞、镉等重金属和农药残留以及霉菌、致病菌等指标也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农业部颁发的标准(NY/T 629-2002)《无公害食品—蜂胶》对蜂胶中的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方法、重金属指标及检验方法、农药残留指标及检验方法均进行了规范。国家质检总局颁发了标准(GB/T2387 0 -2009), 采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蜂胶中的铅。Chen等利用固相萃取法处理样品, 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蜂胶中17种有机氯杀虫剂[20]。
由于蜂胶的胶源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且分布广泛,受植物来源、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蜂种和采收季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蜂胶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围绕蜂胶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寻找特定蜂胶标志性化合物的相关研究持续上升,已逐渐成为蜂胶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21]。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蜂胶中咖啡酸苯乙酯的方法(NY/T 2821-2015)。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蜂胶中阿替匹林C的方法(GH/T 1114- 2015)。
三、蜂胶质量研究的新进展
Pierini等对6个采集于阿根廷不同地区的毛胶进行数码图像分析,结合色彩分析模型(灰度RGB和i-isi)及多种变量分析模型,发现采用连续投影算法线性判别分析得到的强度直方图能100%辨别得到蜂胶的地理来源数据,这种基于数码图像技术的蜂胶地理溯源方法,为蜂胶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22]。Yang等以三种不同植物源的蜂胶(杨树型蜂胶、桦树型蜂胶和橡树型蜂胶)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对蜂胶的无水乙醇溶液进行光谱扫描,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马氏距离判别法和典型判别分析,分别建立了蜂胶品种的判别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检验。主成分分析结合马氏距离判别法与典型判别分析对蜂胶样品的分类效果均较好。这种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应用于蜂胶植物源的快速、准确鉴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23]。Venegas等也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蜂胶中的咖啡酸苯乙酯进行分析,为蜂胶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24]。
蜂胶的现有标准中形态、色泽、气味、含胶含量、黄酮含量、氧化指标、乙醇浸出物、重金属、农药残留、霉菌、致病菌以及特定蜂胶标志性化合物的检测等指标,虽对蜂胶质量的控制和真伪的鉴别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能真正控制蜂胶的内在质量,缺乏质量控制指标和活性的相关性。蜂胶化学成分组成复杂,现已发现蜂胶含中黄酮类、萜烯类、酚类及酯类等多类化合物[25],具有抗肿瘤、降血糖、增强免疫、抗氧化、抗菌消炎等诸多种生物活性[2-13]。但目前关于蜂胶谱效关系研究仅限于黄酮类成分与抗氧化性的谱效关系研究[26]。
四、小结
蜂胶作为一种独特而宝贵的纯天然保健食品资源和药源,成为近年来国内外蜂产品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质控体系和质量标准是药品和保健食品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深入开展蜂胶各类主要成分的鉴别和活性研究,逐步阐明蜂胶各类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蜂胶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标准,有利于蜂胶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标准逐步实现现代化和标准化。利用先进的分析手段建立系统、全面、科学的蜂胶质量评价方法, 有利于规范蜂胶市场秩序, 确保蜂胶质量稳定可控, 使之更大程度的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58-359.
[2] 蒋春红,吕武清,胡棠洪.蜂胶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42-44.
[3] 欧阳日威,谭奇良,方科凌,等.蜂胶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 (5):176-176.
[4] 李赫宇,赵玲.巴西蜂胶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 ,37 (16):26-28.
[5] 曹雪萍,申小阁,胡福良.蜂胶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J],蜜蜂杂志, 2015, (11):1-5.
[6] 卞明心,沈若武,刘晓彤,等.蜂胶对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16,23 (3):11-14.
[7] 许健东,方利平.蜂胶对兔骨骼肌VX2 肿瘤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6,9 (11c):134-136.
[8] 郭搌环,马霞,王文秀.蜂胶黄酮对病毒诱导PK-1 5细胞凋亡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 2016 ,37 (8):41-44.
[9] 陈聪海,史培颖,吴珍红.蜂胶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蜂业展,2016,67 (11) :17-21.
[10] 张奇峰,周威,章琪.蜂胶血液移行成分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7, 39(2): 87-89.
[11] 胡尼其古丽·阿巴克,阿依努尔·玉苏普,玛依努尔·达吾提,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7, 7(1): 13-19.
[12] 孙光伟, 隋欣,贾琼.蜂胶总黄酮对异丙肾上腺素致病理性心肌肥厚小鼠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519-520.
[13] 王海华,曾瑾,王海珍.蜂胶总黄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5,31(3):201-206.
[14] 文萍, 戴希希,刘丹.蜂胶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2):81-83.
[15] 王小平,林励,潘建国,等. 蜂胶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J]. 中草药,2008,10(10):1499-1501
[16] 马纪伟,闫冬良.HPLC 指纹图谱控制蜂胶质量[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9):2162 -2163 [17] 张红梅,文萍, 范婷婷.蜂胶的指纹图谱研究[J]. 2015,13( 21):59-60.
[18] 祁龙凯,林励,邓韬,等.蜂胶提取物红外指纹图谱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4, 25(2):197-200
[19] 张翠平,柳刚,胡福良.液质联用在蜂胶质量控制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蜂业,2012, 63(3):90-96.
[20] 顾文奎.蜂胶活性成分及质量控制的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1, 27(15):1779-1781.
[21] 王凯,张翠平,胡福良.20 1 6年国内外蜂胶研究概况[J].蜜蜂杂志,2017, (5):1-5.
[22] PIERINI G D,FERNANDES D D S,DINIZ P,et a1.A digitalimage—based traceability tool of the geographical o—rigins of argentine propolis[J].Microchemical Journal,2016,128:62-67.
[23] YANG J,CHEN L Z,XUE X F,et a1.A feasibility study on the discrimination of the propolis varieties based o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J].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2016, 36(6): 171 7—1720.
[24] VENEGAS Y,PENA C,PASTENE E,et a1.A new near-infrared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 -nation of 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ropolis samples[J].Journal of Apicultural Research,2016,55(1):8-18.
[25] 黄帅,张翠平,胡福良.2008~2012年蜂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25(8):1146-1153,1165.
[26] 陈南迪,王莲婧,汪金玉,等.蜂胶总黄酮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研究,2011国际蜂胶科学峰会,中国深圳2011.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未知 ( 编辑:syg0329)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