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我国蜂胶化学成分与质控研究的进展

2018年03月14日 已有 人阅读 病友分享 我想学蜂疗


李静1,林 励1*,祁龙凯1,李 智1,李万瑶1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006)

蜂胶是蜜蜂科昆虫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 .工蜂采集的植物树脂与其上颚腺、蜡腺等分泌物混合形成的具有黏性的固体胶状物[1],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抗癌、止龋等作用[2]。由于胶原植物不同,所产蜂胶的化学成分有较大差异[3]。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胶原植物种类有较大差异,所产蜂胶的化学成分有较大差异。化学成分是药理活性的基础,故不同地域蜂胶的药理活性亦具有一定差异。因此,本文对国内不同地区蜂胶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指导临床用药、蜂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1 我国蜂胶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目前研究者们已从蜂胶中分离和鉴定出了黄酮类、芳香酸及其酯类、酚类、醇类、酮类、醛类和萜类等四百余种化合物。我国不同蜂胶产区的胶原植物不同,所产蜂胶化学成分有较大差异,故本文拟选取国内几个蜂胶主产地分别阐述其所产蜂胶化学成分研究概况,为蜂胶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1.1 北京蜂胶化学成分

北京地处我国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其胶原植物以杨树属植物为主。王秉极等[4]从北京蜂胶中分离出了5,7-二羟基黄酮、5,7-二羟基,2′-甲氧基黄酮、3,5,7-三羟基黄酮、二十三(烷)酸甲醋、邻苯二甲酸双(2′一乙基己基)酯、葵二酸双(2′-乙基己基)酯和邻苯二甲酸双异丁酯。周立东等[5]运用硅胶和层析柱从北京蜂胶中分离出了6个黄酮类物质,分别为乔松素、球松素、白杨素、柚木杨素、良姜素和高良姜素。郭伽等[6]运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北京蜂胶中提取挥发油,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分析其化学成分,主要为单萜类化合物(主要为单萜醇类,约占2%)、倍半萜类化合物(约占96.5%),其中含量最高的为β-桉叶油醇(29.39%)、愈创木醇(39.55%)和异愈创木醇(14.21%)。可见北京蜂胶中黄酮类物质较丰富,且其挥发油以倍半萜类成分为主。

1.2 山东蜂胶化学成分

胡浩等[7]通过液质联用仪分析了山东蜂胶醇溶性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确认了29种黄酮类和18种酚酸及其酯类共47种物质,为山东蜂胶指纹图谱的构建等提供参考。其中黄酮类物质有短叶松素、5-甲氧基短叶松素、5,7-二甲氧基短叶松素、5-甲氧基短叶松素-3-乙酸酯、7-甲氧基短叶松素-3-乙酸酯、5-甲氧基高良姜素、槲皮素、3-甲氧基槲皮素、5,7-二甲氧基槲皮素、7-甲氧基槲皮素-X-甲酯、山奈酚、山姜素、芹菜素、异鼠李素、5-甲氧基木犀草素、5-甲氧基柯因、山姜酮、松属素、短叶松素-3-乙酸酯、高良姜素、良姜素、柯因、柚木柯因、6-甲氧基柯因、球松素、短叶松素-3-0-丙酸酯、短叶松素-3-0-己酸酯、短叶松素-3-0-戊烯酸酯;酚酸及其酯类物质有苯甲酸、3,4-二羟基苯甲醛、香兰素、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异阿魏酸、肉桂酸、4-甲氧基肉桂酸、3,4-二甲氧基肉桂酸、亚桂皮乙酸、咖啡酸苄酯、咖啡酸异戊二稀酯、咖啡酸苯乙酯、咖啡酸肉桂酯、香豆酸苄酯、肉桂酸肉桂酯、香豆酸肉桂酯。

1.3 河南蜂胶化学成分

郭修晗等[8]从河南蜂胶中分离鉴定出白杨素、松香酸、袖木杨素、阿魏酸、3,4-二甲氧基-桂皮酸等5个成分。罗照明等[9]采用高效液色谱法对河南蜂胶中多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河南蜂胶中含有大量黄酮、酚酸及酯类物质,其中黄酮类物质中平均含量最高者为短叶松素-3-乙酸酯(3.5%),其次为柯因(3.1%)、松属素(2.4%)、短叶松素(1.6%)及高良姜素(1.3%);酚酸及其酯类中含量最高者为咖啡酸苯乙酯(0.9%),其次为亚桂皮乙酸(0.5%)、p-香豆酸(0.3%)、苯甲酸(0.3%)、异阿魏酸(0.3%)、咖啡酸(0.2%)、3,4-二甲氧基肉桂酸(0.2%)。王小平等[1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河南蜂胶乙醚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主要为挥发油、小分子的酚性及脂肪酸等,其中相对百分含量最高者为苯乙醇(6.67%)。

1.4 云南蜂胶化学成分:  肖利龙等[11,12]从云南蜂胶中分离鉴定出乔松素、Δ9(11),12-齐墩果二烯、球松素、白杨素和咖啡酸。孙赟等[13]研究了以油菜花为蜜源的云南蜂胶化学成分,共分离鉴定了20个成分,分别为白杨素、芹菜素、柚木杨素、良姜素、高良姜素、3-甲氧基高良姜素、5-甲氧基高良姜素、异鼠李素、3,7-二甲氧基槲皮素、3,3′-二甲氧基槲皮素、生松素、球松素、5-甲氧基短叶松素、3-乙酰基短叶松素、阿魏酸、异阿魏酸、3,4-二甲氧基桂皮酸、硬脂酸、二十八烷醇、三十烷醇。

1.5 甘肃蜂胶化学成分:  王小平等[14]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甘肃蜂胶乙醚索氏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甘肃蜂胶乙醚索氏提取物主要为挥发油、小分子的酚性物质及脂肪酸等,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较高者为大黄酚(19.07%)。

2 我国应用蜂胶化学成分体系开展质控研究概况

2015年版《中国药典》蜂胶项下规定含白杨素不得少于2.0%,含高良姜素不得少于1.0%,含咖啡酸苯乙酯不得少于0.50%,含乔松素不得少于1.0%。我国国家、商业部、农业、各省市等建立的多个蜂胶标准亦多以黄酮类物质含量作为质量控制指标,但现市场上的伪劣蜂胶多为在蜂胶中参杂杨树胶或外源性黄酮化合物,更甚者以树胶冒充蜂胶出售。随着造假技术不断改进,以上标准难以完全鉴别真假蜂胶,严重影响了蜂胶市场的稳定和极大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此,研究者们纷纷从蜂胶的主要及功能性成分入手,结合色谱、光谱、质谱等技术研究蜂胶质量评价方法。

2.1 含量测定: 徐元君等[15]建立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析山东济宁和云南西双版纳蜂胶醇物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咖啡酸、α-儿茶素、p-香豆酸、阿魏酸、芦丁、杨梅酮、3,4-二甲氧基肉桂酸、非瑟酮、桑黄素、肉桂酸、槲皮素、木犀草素、染料木质素、山奈酚、芹菜素、异鼠李素、黄芩素、生松素、白杨素等23种多酚类化合物。隋殿军等[16]比较了北京市、吉林省长岭县、吉林省蛟河市、黑龙江省延寿县、陕西省西安市、河南长葛市等13个产地蜂胶中高良姜素和白杨素的含量,结果发现河南长葛和吉林蛟河地区所产蜂胶中高良姜素和白杨素的含量均超过1.8%和2.0%,提示河南长葛和吉林蛟河地区所产蜂胶质量较佳。赵亮亮等[17]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北京、山东、陕西、河南、湖北、安徽、甘肃等11个北方地区蜂胶75%乙醇提取液中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差异,结果发现坎非醇、咖啡酸、柯因、松属素、高良姜素、苯甲酰肉桂酯的含量最高的为河南蜂胶,中芹菜素、异鼠李素含量最高的为辽宁蜂胶,鼠李素含量最高的为山东蜂胶;使用NaNO2-Al(NO3)3和Folin-Ciocalteu比色法分别测定了蜂胶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结果发现北方部分地区每克原胶中总黄酮的含量为81.19~199.69mg,总酚酸含量为139.55~368.06mg,北方不同地区蜂胶中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有一定差异,其中陕西地区蜂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最高(368.06±1.35mg/g),河北地区蜂胶提取物中总酚酸含量最高(199.69±0.56mg/g),但河北和陕西地区所产蜂胶中总黄酮的差异不大,提示河北产蜂胶量较佳。文萍等[18]建立了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胶中白杨素、乔松素和高良姜素含量的方法。

2.2 色谱指纹及特征图谱研究: 王小平等[19]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产自山东、内蒙古、甘肃、辽宁、山西、吉林、青海、河北等地蜂胶和树胶进行指纹图谱鉴别,结果发现,蜂胶图谱中8号和10号峰甚微,而树胶中图谱中8号和10号峰较高,因此可用此两个峰鉴别蜂胶与树胶。李樱红等[20]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具代表性的蜂胶和杨树胶建立对照图谱,并以对照图谱为参照,限定了蜂胶、杨树胶、参杂杨树胶的蜂胶、参杂外源性黄酮的蜂胶、非蜂胶及非杨树胶的相似度范围。刘莉敏等[21]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对蜂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析,发现供试品中均未检出芦丁和槲皮素,相对于单用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质谱指纹,通过峰内分子的质荷比可直观比较蜂胶化学成分的差异,分析结果更可靠。贾艾玲等[2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吉林、河南、陕西及山东的蜂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发现不同产区以及同一产区不同产地所产蜂胶存在一定差异。祁龙凯等[23]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蜂胶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蜂胶的红外光谱在690~1760cm-1波数范围内的吸收峰差异较大,可作为指纹特征,结合聚类分析,能快速鉴别真品蜂胶。

2.3 成分定性分析

延莎等[24]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吉林、河北、甘肃、安徽、河南等5个省蜂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运用主要成分分析对各批供试品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肉桂醇、α-古巴烯、石竹烯、α-衣兰油烯、γ-桉叶醇和α-桉叶醇在区分5省蜂胶样品时,贡献最大,提示以上成分可作为区分不同地区蜂胶的代表性成分。姚静等[25]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山东泰安蜂胶化学成分的方法,结果共鉴定了25个黄酮类和6个酚酸类化合物。

3 小结

3.1 系统研究地域、胶原植物与蜂胶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胶原植物、采胶季节、生态环境等不同,蜂胶中的所含化学成分亦有较大差异,化学成分是临床疗效和质量控制的基础,通过调研我国蜂胶主产区的胶原植物,并系统分析比较不同产区蜂胶的化学成分差异,为蜂胶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3.2 系统分析蜂胶非挥发性及挥发性成分

蜂胶的化学成分较复杂,其中树脂约占55%、蜂蜡约占30%、芳香性物质约占10%、花粉及杂物约占5%。近年来,对于蜂胶化学成分研究多集中在具有明显药理活性的黄酮类及酚酸类物质,而对于蜂胶中具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性成分的研究甚少;此外,蜂胶中的维生素、氨基酸、木酯素及脂肪酸等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亦有待进一步研究。综合分析蜂胶各类化学成分,可为蜂胶多重药理作用的阐明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3 整体多指标控制蜂胶质量

目前蜂胶的质量控制多集中在含量测定、高效液相、气相色谱-质谱或高相液相-质谱联用技术的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全面深入开展产区、胶原类型、采收期、加工及促藏方法等与蜂胶主要及特征性成分关系的研究,综合各类型蜂胶特征,有的放矢地制定蜂胶质量控制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5年版  第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58-359.
[2]BURDOCK G A. Review  of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oxicity  of  bee  propolis (propolis)[J]. Food CHEM Toxicol, 1998, 36(期缺失): 347.
[3]王想想,周立东.蜂胶与其胶源植物的化学成分相关性研究综述[J].中药材,2007,30(4):487-492.
[4]王秉伋,张慧娟.北京蜂胶的化学成分研究_[J].中药通报,1988,13(10):37-39.
[5]周立东,郭伽,余竞光.北京蜂胶的黄酮类成分[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3):162-164.
[6]郭伽,周立东.北京蜂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养蜂,2000,51(1):9.
[7]胡浩.中国蜂胶化学成分的研究_[C]// 2013年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暨中国(浦东)蜂业博览会论文集,2013:117-124.
[8]郭修晗,赵伟杰,王世盛.河南蜂胶的化学成分研究[C]//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术论文集 ,2005:424-426.
[9]罗照明,董捷,赵亮亮,等.河南蜂胶中多酚类物质成分分析[J].食品科学 ,2013,34(10):139-143.
[10]王小平,林励,肖凤霞.GC_MS法分析研究河南蜂胶中化学成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12(4):117-119.
[11]肖利龙,杭丽涓,陈亚.云南蜂胶化学成分研究(Ⅰ) [J].蜜蜂杂志,2012(2):7-8.
[12]肖利龙,杭丽涓,陈亚.云南蜂胶化学成分研究(Ⅱ)[J].蜜蜂杂志,2012(7):3-4.
[13]孙赟,饶高雄.云南蜂胶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6,39(10):2247-2250.
[14]王小平,林励,潘建国,等.甘肃蜂胶中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_质谱联用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3):559-560.
[15]徐元君,罗丽萍,丽艳,等.HPLC测定两种中国蜂胶醇提物化学组成[J].林产化学与化工,2010,30(2):61-66.
[16]隋殿军,董金香,邱智东,等.不同基源蜂胶中白杨素和高良姜素含量的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2011,37(4):675-677.
[17]赵亮亮,王光新,陈平.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北方部分地区蜂胶醇提物成分[J].食品科学,2012,33(18):143-148.
[18]文萍,范婷婷,吕武清,等.RP_HPLC测定蜂胶中乔松素_白杨素和高良姜素的含量_文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19(19):108-110.
[19]王小平,林励,白吉庆.HPLC指纹图谱法鉴别蜂胶和树胶[J].陕西农业科学,2009(3):133-134,142.
[20]李樱红,周萍,罗金文,等.蜂胶与杨树胶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应用[J].药物分析杂志,2014,34(2):349-354.
[21]刘莉敏,郭军,米智慧,等.蜂胶样品乙醇提取物的UPLC_Q_TOF_MS指纹特征[J].食品科学 ,2014,35(18):96-99.
[22]贾艾玲,朱凯,郑爱竹,等.不同产地蜂胶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J].中国实验方剂学,2016,22(3):49-52.
[23]祁龙凯,林励,邓韬,等.蜂胶提取物红外指纹图谱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4,25(2):197-200.
[24]延莎,张红城,董捷.不同地域蜂胶的挥发性成分分析[J].食品科学,2011,32(20):191-196.
[25]姚静,孙建国,吴亮,等.蜂胶化学成分的LC_IT_TOF_MS鉴别[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7,48(2):178-183.


温馨提示

本网为您专业提供自然疗法“蜂疗”对各种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在此提醒广大网友,蜂疗是有一定风险,请务必在专业蜂疗人士的指导下接受蜂疗。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未知 ( 编辑:syg0329)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4人喜欢 【我喜欢】

有问必答

已解决问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  世界中联蜂疗专业委员会   |  阳光蜂慧   |  癌症救助网   |  
京ICP备08101493号-7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479号
Copyright © 2013-现在 39蜂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