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晨练注意啥?
不少朋友尤其是老年人群体
都有晨练的习惯

会选择在6点左右出门锻炼
但此下正值秋季
过早的话,天气微凉
很容易感冒着凉
因此,老年人秋季晨练
宜赶迟不赶早
建议等太阳升起半小时后再外出锻炼
除了起得太早
有些朋友还喜欢跑步等做些剧烈运动
但在秋季,人的关节活动幅度减小
柔韧性也相对减弱
无氧运动和一些强度高的力量训练
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建议以耐力性的有氧运动为主

但也要讲究方法
晨练还有哪些误区需要注意?
我们带您了解一下

经过一夜的睡眠后
若不吃早餐就锻炼
机体热量不足
再加上体力消耗
会使大脑供血不足
导致头晕或心慌、腿软
严重时甚至可能猝死
建议在晨练前少量进食
避免空腹锻炼

随着年龄增长
老年人呼吸的力量会逐渐减弱
锻炼时经常屏气
不仅不会提高呼吸功能
反而容易损坏呼吸肌
或导致肺泡破裂而发生支气管咯血等现象

有些老年朋友晨练后习惯睡个“回笼觉”
其实这并不利于健康
晨练过程中
人体肌肉、关节、骨骼活动加速
为了让各器官及时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心脏加速泵血
血液循环随之变快
若运动后就上床休息
身体从运动状态一下转为相对静止的状态
静脉血管失去律动
回心血量减少
易造成心、脑、肺等缺血缺氧
对心肺功能恢复不利
而且
“回笼觉”会让人生物钟产生紊乱
影响晚间睡眠,白天更易困乏
形成恶性循环

是否每天都要晨练
需视个人情况而定
若感到身体不适
如有感冒、发烧等症状
或者一些疾病正处于急性期或发病期
就应该避免晨练
此外
前一天睡眠状况不好的人
也建议暂停晨练
晨练的这些误区您了解了吗?
该如何科学晨练呢?
晨练小贴士:
1.注意保暖
秋天天气凉爽,晨练要增添衣物注意保暖。

晨练前适当补水,可使循环血量增加,血液黏度降低。但注意补水要少量多次,不要一次饮水过多,以免增加心脏及胃肠道负担。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心律不齐、贫血和肝脏有问题的人要注意尽量不进行晨练,或在运动专家指导下适当运动;糖尿病人不宜晨练;有心血管问题者,可在下午或黄昏适当锻炼。
4.室外运动30分钟为宜
老年人晨练的时间最好控制在20~30分钟,可以选择慢走或太极拳等活动,这些运动有利于保持肌肉、器官的稳定性。
联系我们: 第二届世界蜂疗大会组委会
吴老师 138-1126-3153(微信同号)
宋老师 152-1078-2736(微信同号)
卓老师 152-0107-3223(微信同号)
论文投稿邮箱:120@39fengliao.com
网址: www.39fengliao.com www.39fengliao.org


39蜂疗网是中国蜂疗行业权威门户网,面向蜂疗专家、蜂疗医院、蜂疗从业者及蜂疗爱好者,提供传统中医学、针灸学、蜜蜂学、蜂疗学研究、技术、保健等领域的互联网线上线下服务。肩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蜂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的国家级两大医疗学会秘书处工作”和蜂疗人才培养重任!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未知 ( 编辑:吴军)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