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蜂协首次发布中国蜂蜜白皮书

2024年06月01日 已有 人阅读 病友分享 我想学蜂疗



 

今天上午,中国蜂产品协会“中国蜂蜜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会上,中国蜂产品协会首次发布中国蜂蜜白皮书。

  中国蜂蜜白皮书回顾了我国养蜂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我国养蜂历史悠久。东汉后期(公元2世纪)就出现了人工饲养蜜蜂,可以说中国的养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的养蜂大国。蜂群数量、蜂蜜产量、养蜂从业人员和蜂蜜出口四个指标均居世界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养蜂事业发展迅猛,全国现有蜂农30余万人,饲养蜂群由1949年的50万群发展到2011年的894.7万群(世界粮农组织公布),拥有世界约1 / 8以上的蜂群。
  
  中国蜂蜜的年产量从1958年的1.23万吨发展到2012年的44.8万吨(农业部公布),占世界蜂蜜总产量的1 / 4以上。
  
  中国蜂蜜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每年蜂蜜出口都在10万吨左右,年创汇超1亿美元。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后,农民养蜂合作社得到了较快发展。据中国蜂产品协会调查统计,2008年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蜂农合作社仅有122个;到2011年底已超过700个,增长5倍多。
  
  我国不仅是世界养蜂大国、蜂蜜生产大国、蜂蜜出口大国,同时也是蜂蜜消费大国。中国人均蜂蜜消费量已达250克以上,十年翻了一番。已接近日本人均消费量300克左右的水平。
  
  中国蜂蜜白皮书强调,中国蜂蜜食品安全形势从总体上看是好的,国家对蜂蜜产品的质量监控措施是有效的。从国家标准层面上看现行有效的蜜蜂产品国家标准有79项,行业标准122项,部门公告的指定标准5项,共计206项。应该说,随着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逐步将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使蜂蜜生产和流通的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
  
  在蜂蜜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国家质监总局早在2006年就开始实施了对蜂蜜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制度,中国蜂产品协会为适应国内国际市场及质量安全形势的要求,建立和推广了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全程质量信息溯源体系。中国蜂产品协会申请注册的“中国蜂产品”证明标志,将会成为我国优质蜂产品的身份证,用来表明标志产品的特定品质。证明标志的推广使用,将引导中国蜂产品行业生产高品质的优质蜂蜜,实行优质优价,促进中国蜂蜜产业的结构调整。
  
  2012年中国蜂产品协会统计的全国各地工商、质监执法部门对蜂蜜市场的抽查结果看,平均产品合格率为87%。
  
  中国蜂蜜白皮书指出,一只小蜜蜂采集酿造一公斤蜂蜜要飞行45万公里,相当于围绕地球11圈,需要采集100多万朵花。为了养好蜂,取好蜜,养蜂人风餐露宿、四海为家,同样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蜜蜂和养蜂人的付出,应该是衡量蜂蜜价值的基本依据。
  
  成熟的市场竞争,应该是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服务的竞争,而不应该是恶性的低价竞争。低价竞争的结果是背离产品的价值,质量难保证、企业难盈利、行业难发展。这样,对消费者不利、对企业不利、对行业发展更不利。所以,应该让中国蜂蜜的价值回归合理的价位上。
  
  中国蜂蜜白皮书预测,中国的蜜蜂产业发展空间巨大。饲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现代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产品生产将进一步规范,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未来的前景更加美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蜂蜜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具有很强的市场生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按照前十年蜂产品消费年均增长的速度推算,未来十年我国年人均蜂蜜消费量有可能再实现翻一番。
  
  中国蜂蜜白皮书认为,中国蜂蜜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应该只是追求数量的发展,更应该追求蜂蜜质量效益的提高。中国蜂蜜产业凭借着中国养蜂业的悠久历史、凭借着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和人口众多的消费市场,凭借着广大蜂业同仁的团结拼搏,中国蜂蜜产业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中国蜂产品协会会长王啉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中国蜂产品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靠单一追求数量扩张、低价竞销已经难以为继;靠摻杂使假、降低质量取得收益,误国害己;靠传统方式管理企业,只能是维持现状,不进则退。
  
  他说,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加大力度推动蜂产品的经营方式,从根本上转变,在发展上,不再单一追求数量扩张,重在坚持提升质量与推动发展并重靠提升质量增效;在营销上,不再追求低价倾销、重在创建优质品牌,靠开发中高端市场增效;在产品创新上,不再追求蜂产品低价低质竞争,重在科技创新和研发科技含量高的精品增效。要切实推动蜂产品产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标准化生产的根本转变。由分散单一生产经营模式向产加销结合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只有这样,蜂蜜产业才能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路子才能越走越宽,才能重现蜂产品行业的科学发展。

温馨提示

本网为您专业提供自然疗法“蜂疗”对各种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在此提醒广大网友,蜂疗是有一定风险,请务必在专业蜂疗人士的指导下接受蜂疗。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编辑:39fluser)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

有问必答

已解决问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  世界中联蜂疗专业委员会   |  阳光蜂慧   |  癌症救助网   |  世界蜂疗大会   |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京ICP备08101493号-7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479号
Copyright © 2013-现在 39蜂疗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