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童年时父亲教我学养蜂
我家二楼有几个似新又旧的蜂箱,箱上落满灰尘。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养蜂用过的蜂箱。父亲虽在县畜牧局工作一生,但他对小小蜜蜂十分爱好,和勤劳的蜜蜂有着深厚的感情。
那时,我还小,好像是六七岁年龄吧。茶余饭后,常听父亲给母亲讲些蜜蜂的事情。小蜜蜂是怎么怎么勤劳;蜜蜂飞出去两公里采蜜,尔后,是怎么认识回来的?它们是如何生儿育女的?……
我听后,似懂非懂,有时也觉得蜜蜂好奇。竟有一天清晨,我刚睡醒,就听到“嗡嗡嗡”的响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股摟爬起,连鞋也没来的及穿,急匆匆从家里面出来,看到我家的房檐圪台上有两箱蜜蜂,像苍蝇似的飞来飞去,我怀着好奇、疑问的心情,忙回家问还没起床的父亲,才知,昨天晚上,他用扁担挑回买下的两箱蜜蜂。
我扪心自问?父亲是工作人员,打我记事起,父亲从来没出过这么大力气。可是肩挑五六十斤,行程三十余里崎岖山路,从石门乡买两箱蜜蜂回来,哪要多么辛苦啊!
我十四岁时,正值文革时期,大字报满天飞,“造反”与“老保”两派,整天对骂对打。因父亲是一派的头头,被对方私设公堂关了起来,失去人身自由。他心爱的蜜蜂成了无爹妈的孩子。蜜蜂无人管理,经油菜蜜源期后,蜜多粉足,蜂发展极快;蜂箱里不加脾扩巢,巢内形成,蜂群拥挤,劳力过剩,巢穴闷热,构成蜜蜂分蜂条件已经成熟。
一天中午,晴空万里,四处无风。有一箱蜜蜂,像溃坝之水,蜜蜂从巢门一泻而出,数万蜜蜂飞入天空,“嗡嗡”之音,声响如雷,铺天盖地,乌云似的,煞是怕人;飞翔数分钟之后,侦察蜂,落入大门前,一棵高大的杨树叉上,集结成比篮球还大的蜂团。左邻右舍,驻足围观,手束无策,不知如何处理。
此时,母亲也急得团团转,无奈之下,叫我上树收蜂。平时,父亲养蜂对我耳濡目染,在他养蜂的陶冶下,我也掌握一些养蜂知识。戴好蜂帽,扎好袖口,手拿收蜂网,像猴子似的,“哧哧哧”不时就爬到位子,对准蜂球,猛然一振,落入蜂团中见又大又长的蜂王也在其中。
养蜂人知道,只要把蜂王收回,其它蜜蜂就会返回原巢。因蜂王已收回,我从树上下来。搬一蜂箱,加好蜜脾,抖蜂入箱,把复布盖好,再盖上蜂箱盖子,处置完毕。深感十来岁的我也能把蜂收回,骄傲、自豪、愉悦之情,心中油然而生。
毛主席党中央,对山西晋南地区的稳定十分重视,69年7月23号,委托周总理亲自下达“723”佈告,两派停止武斗,实现革命大联合。
身疲不堪、面目清癯的父亲回家了。尔后,谈及养蜂之事,父亲夸我蜜蜂养得好,这几个月我不在家,要不是我娃管理蜂群,十几群蜜蜂早就垮掉啦!
那时侯,人们一大二公,每家每户都很贫穷。在养蜂上也没钱投入,所以,蜂群发展不是多快的,家里的蜂群老是在十几群上徘徊。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全国亿万人民,欢欣鼓午,奔走相告。蜂群再多也不算资本主义,养蜂人的黄金时代到来了。此时,我已娶妻生子,生活也较前富裕了。我购买了好多有关养蜂方面的书籍,并且,还订了<<养蜂杂志>>在父亲的身教言传指导下,加上书面养蜂知识,自己在养蜂技术方面,如鱼得水,自己已能人工育王、掌握了怎样培养强群、秋后如何繁殖越冬适令蜂,等一系列养蜂新技术。蜂群最多时达百群左右,年产蜂蜜8000多斤、蜂花粉1500余斤……。
由于我在养蜂业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先后被县“养蜂协会”和县委给予多次奖励,还在有县政协付主席、农业局局长及畜牧局局长参加的,全县养蜂大会上做“经验”介绍,受到参会领导和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养蜂业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世界上56% 的 作物授粉,都是由蜜蜂来完成的;而且,蜂蜜、蜂花粉、蜂王浆、蜂胶、蜂蜡、蜂毒、甚至包括蜂幼虫。对人民身体健康、对工农业生产都是十分有利有用的。
养蜂业 , 投资小,见效快 ,是人们发家致富的一个好门路。
养蜂业,是空中经济、是甜蜜事业、养蜂者是千军万马的“空军司令”。
总之,养蜂业百利无一害,不妨君也一试。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黄河新闻网 ( 编辑:杨乐)
标签: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