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蜂蜜屡禁不断,消费者切注意
【39蜂疗网讯】
2015年7月10日,针对依据食品安全标准无法直接判断假蜂蜜等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上发布了《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187号建议的答复》,称“蜂产品生产经营中的造假售假问题一直是监管的重点和难点”,今后将积极推动蜂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修订和蜂蜜掺假补充检验方法的建立。
蜂蜜造假为行业一大乱象,屡禁不断,消费者深受之害,假蜂蜜问题亟待解决,业内人士同时也表示,期待更切实的标准尽快出台,加大对蜂蜜生产、经营、抽检监督力度及对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
假蜂蜜致面部过敏 问题蜂蜜亟待“拨乱反正”
真蜂蜜乃药食同源,含有的营养成分葡萄糖、果糖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且热量很低,可促进新陈代谢,润肠化毒,坚持正确服用还有养生瘦体美颜的功效。而充斥着低廉的糖浆、化学添加剂的假蜂蜜,不仅缺失本该有的营养价值,反而有害健康。
爱美的刘女士,平时非常注意皮肤保养,经常收集各种护肤的方法,在网上看到美容节目推荐,用蜂蜜与牛奶调和可自制面膜敷脸,长期使用不但使皮肤保湿,更有美白的效果。于是她到超市,买了一瓶28.9元/1.63kg的打折促销蜂蜜。可当她使用一段时间后,不但没有美肤的效果,反而出现了皮肤脱皮的状况。去医院检查后发现皮肤过敏了!皮肤状态一直很好的她,推测是否为蜂蜜的问题,于是向记者爆料,将蜂蜜拿去检测中心进行了鉴定。
专业检测机构对刘女士购买的蜂蜜进行了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刘女士所购买的蜂蜜中含有糖浆等不属于蜂蜜的特征物质,也就是说,刘女士购买的的确是假蜂蜜。得知鉴定结果,刘女士愤怒之余,甚是担忧如果食用这样的假蜂蜜,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企业造假问题令人防不胜防,刘女士切身呼吁媒体、社会给予更高关注,相关机构加强监管力度。
探清真假蜂蜜之谜 全因利而昧心
调研数据显示,市场上在售的蜂蜜,掺假比例竟高达六七成。对缺乏专业知识的消费者而言,根本无法辨别蜂蜜的真伪优劣,加之打折促销等各类诱惑,购入假蜂蜜难以避免,长期食用假蜂蜜则会造成骨质疏松、记忆力减退,严重的甚至可导致肝肾功能下降、老年痴呆等身体危害,蜂蜜问题急待“拨乱反正”。因此,记者采访行业内部人士,探明真假蜂蜜之谜,“仁因义而起,害因利而生”,蜂蜜市场如此混乱,不法商家唯利是图成了罪魁祸首。
其间的利到底有多大呢?记者走访了一些老字号蜂蜜企业,得到内部真实数据显示:以2014年槐花蜜为例,其原始收购价约为11.9/500g,加上蜂蜜的损耗、检测、加工、包材等成本4.1元/500g,另计、物流、推广等成本3.9元/500g,其最后成本价约为19.9元/500g。而根据被查处商贩提供的制假蜂蜜的配方显示:白砂糖4元/400g;明矾,0.15元/15g;酱油,0.1元/3滴;蜂蜜香精0.5元/5g进行计算,熬制约有500g的“蜂蜜”,成本却只有4.75元,其中暴利可想而知。原中国蜂产品协会副会长骆尚骅也指出“市场价格每斤20元以下的蜂蜜,尤其是像洋槐蜜等成本较高的蜂蜜,是真蜜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蜂蜜的市场需求巨大,但天然、成熟蜂蜜生产成本高、产量很低,许多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不惜以次充好、添假造假,致使加工蜜、浓缩蜜等假劣蜂蜜产品大量生产并充斥市场,蜂蜜市场假货盛行,严重失序。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蜂蜜时可通过倒置瓶体,看蜂蜜是否晶莹剔透、流速缓慢,来辨别是否为货真价实的蜂蜜;若流速较快,甚至接近水的流动速度,则很有可能是掺假的蜂蜜,切勿上当购买。轻易相信各种大力度打折促销的低廉蜂蜜,迷惑双眼贪一时便宜,很有可能买到的就是假蜂蜜,只能因小失大,反而会害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感谢您关注39蜂疗网
特别提醒:
1.本网收集的资料仅供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与基本治疗原则、方法,具体治疗应遵医嘱。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2、[39蜂疗网]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39蜂疗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10-87667632
本文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 编辑:刘晗)
标签:蜂蜜(2406)
已有 次访问,共0人喜欢 【我喜欢】